1962年10月1日九巴開辦16B(葵涌←→荃灣)。此線開辦後翌年,於1963年6月24日大幅延長至深井;1964年4月1日開辦34(荃灣←→中葵涌),主要針對大窩口村和葵涌村;1966年5月25日又有16D(北葵涌←→荃灣西約)開辦,路線與16B一樣,但只到荃灣西約(即今麗城花園)。
六七暴動時16B、16D、34皆曾一度停駛,暴動後16B、16D更沒有重開,被在1967年11月18日開辦的31(北葵涌←→荃灣碼頭)、31A(北葵涌←→深井)取代。而34在恢復行走時,於翌年1968年12月1日延長至荃灣西約。這時候葵涌各公屋陸續落成,如石梨、石蔭、梨木樹和葵盛等等,故而再有新區內線開辦。
荃灣的發展與荃灣對外線之關係 | |||
年份 | 新發展區域 | 新開辦路線 | 路線改動 |
1967-1969 | ・石梨村 | ・31(北葵涌←→荃灣碼頭) ・31A(北葵涌←→深井) | ・1968年12月1日34延長至荃灣西約。 |
1969-1971 | ・石蔭村 ・梨木樹村 | ・35(石蔭←→荃灣碼頭) ・36(梨木樹←→荃灣碼頭) | ・1971年31總站改稱石梨。 |
1972-1973 | ・葵盛村 | ・34A(葵盛←→荃灣碼頭) | ・34A開辦當日34延長至葵盛。 |
1974-1979 | ・36M(梨木樹←→石硤尾地鐵站) ・37M(葵盛村←→旺角地鐵站) | ||
1979-1981 | ・石圍角村 ・象山村 | ・32B(象山←→荃灣碼頭) | |
1981-1982 | ・柴灣角 | ・39B(柴灣角←→荃灣碼頭) | |
1982-1984 | ・31M(石梨←→葵芳地鐵站),配合地鐵荃灣線通車。 | ・1982年5月地鐵荃灣線通車,39B改稱39M,36M縮短到葵芳,37M則縮短到葵興。 | |
1984 | ・39M分拆出39A(柴灣角←→荃灣碼頭),39M縮短至荃灣地鐵站。 ・31A被新線34B(深井←→荃灣碼頭)取代。 |
1983年荃灣碼頭巴士總站。一部36巴士在總站停泊。(圖片由David Little提供) |
大體這些路線皆是按著當時實質地區發展而出現。這些區內線跟對外線一樣,在七十年代急速發展時需求大增。乘客除了是到區內工廠區上班的各公屋居民外,也有不少是用來上學和購物的。最初荃灣區內線主要是到荃灣居多,至地鐵通車,才有區內線針對葵涌。1982年5月16日開辦的31M,和1988年8月1日開辦的32M(象山←→葵芳地鐵站),即為例子。
荃灣區內線受公屋重建和製造業式微影響不小,舉例34A、35都是分別於1988年1月10日和1991年8月4日取消。而未被取消者也好不到多少,如據筆者認識一位居於葵盛近廿年的朋友觀察,34在九十年代,平均每班車都未曾有逾二十人。這明顯受荃灣公屋重建的影響。所以到了九十年代,荃灣區內線仍多以殘舊的巴士行走,如丹拿珍寶、勝利二型。當然仍有新屋苑落成而開辦的區內線,如238M(海濱花園←→荃灣地鐵站,1988年8月30日開辦)、34M(灣景花園←→荃灣地鐵站,1989年1月23日開辦)、235(安蔭←→荃灣,1994年11月27日開辦)、235M(安蔭←→葵芳地鐵站,1994年3月11日開辦),但那是例外。一直到千禧年後各公屋重建完畢,荃灣區內線客才有回升。
九十年代末因為需求減少,荃灣區內線很多都只用舊款巴士服務,如36就一直用勝利二型到此車退役為止。(圖片由Donald MacRae提供) |
荃灣區內線發展跟對外線一樣,七十年代急速發展時需求大增,至人口老化才客量轉差。但不論作如何發展,大體都有一個格局:區內線有連接荃灣和葵涌兩種,前者主要到荃灣市中心,後者則接駁地鐵居多。
作於2004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