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

紅隧線重組之思路

當觀乎紅隧巴士線,很明顯有一些才是真正主幹路線,一些則不然。倘說主幹路線,101、102該肯定是:以其服務範圍之廣深入繁忙地段,且走法簡單直接也。惟103則擺明輔助性質:半山本不需過海線,而繞來繞去則實旨在協助101、102等清客也。

另108、109、110甚至113亦算是輔助性:111、112、116、118尚有主幹功能,可是沒前者,大概後者修訂一下路線走法,即能填補空白也。

當然不能否定這些輔助性路線之價值:於東鐵未過海之年代,確是有疏導效果。只是要大搞未必有空間——始終以其路線性質,有其局限也。且在新鐵路競爭下一旦路線重組,按理還是先犧牲這些小線也。

由是觀之就是說,於東鐵已可過海之今天,哪些能保留哪些不能,尚不顯而易見乎?比如,倘把106改為到啟德,108價值何來也?又如於何文田已有地鐵之今天,109顯得多餘也。再如110,亦缺乏什麼獨市路段——由尖沙咀過海110遠不如地鐵也。

而港島南區經紅隧大概107已夠:尤其黃竹坑一邊因有南港島線,僅107夠服務也。

大致上現今最能被保留者,先有四條傳統大線101、102、111、112;其次則是116、118;再之後106、107。而價值全無者則數以104為首:既然與東鐵過海線重疊太過,直接取消,不為過也。其次為170、171:自從有南港島線、東鐵過海線,皆價值盡喪也。之後則為103、109、110,再之後108、113、117。 [註1]

當然主要大線於保留時,亦有改造空間:就如111大可延至順利村甚或安達臣道新區,蓋除深入牛池灣,亦順道上山也;101乾脆縮短至九龍灣,並繞經承啟道、協調道服務啟德新區;112可改到海達,當是服務西九龍新區;118大可延至美孚,來回程定性僅走彌敦道、長沙灣道;106則縮短至耀東,並且改為沿土瓜灣道直上承啟道,最後到啟德新區也。

按上述改動主要是把舊有主幹線改為服務新區域,亦即西九龍填海區、啟德新區、安達臣道新區。如此則舊線乃得以重新定位,在與鐵路競爭中有客源保障也。

當然倘有需要,不排除可開辦些新線:只是需約一、兩條左右而已。

凡此正是紅隧線之改造大綱——該從整個佈局看,而改造後如下:

101(九龍灣←→港澳碼頭):經宏照道、承啟道、協調道入太子道東(回程太子道東、四美街、七寶街、啟新道、協調道、承啟道、宏照道),餘段不變。
102(美孚←→筲箕灣):路線不變。
106(啟業←→耀東):經宏照道、承啟道入土瓜灣道,反之亦然。
107(華貴←→彩虹):經彩虹道入太子道東,反之亦然。
111(順利←→港澳碼頭):來回程加經新清水灣道。
[註2] 112(海達←→北角):改經深旺道、東京街入長沙灣道,反之亦然。
[註3] 116(北慈雲山←→側魚涌):路線不變。
118(美孚←→小西灣):九龍一段來回程經長沙灣道、彌敦道、加士居道,紅隧至小西灣一段不變。 [註4]

至於餘下者則取消可也,計有103、104、108、109、110、113、117、170、171。

其中四條101、102、111、118之新線圖:102不變,101縮至九龍灣、111延長上順利,而118則不論延至美孚抑或荔枝角,皆沒問題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另三條106、112、116之路線圖:116不變,然106則縮至耀東,並改到啟德新區;至於112則改到西九龍填海區一邊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
註:

1. 撇除104、113,103、108、109、110、117皆一開線已是輔助性質,留住沒用也。

2. 111亦可選擇改上慈雲山:大致由彩虹道直上斧山道、蒲崗村道,反之亦然。

3. 112原則上只到銅鑼灣即夠,不用入北角:只是煩就煩在銅鑼灣缺乏合適空間予112作總站也。

4. 118延至美孚是旨在把118變成往返柴灣至大半個西九龍:不止到旺角,連長沙灣工廠區亦直達也。


2024年4月3日 星期三

795衍生大改造

於安排795、795X改用中九龍幹線後,795系,乃定性為往返將軍澳至荔枝角、深水步。如此一來其他將軍澳巴士線,亦理應重新定位:舉例95、793該定位作往返將軍澳至旺角;將軍澳南至尖沙咀,應統一作790系;796系變成將軍澳南至土瓜灣、紅磡;797系則將軍澳南至九龍灣、新蒲崗,如此類推。

於是乎將軍澳巴士線改動如下:

1)95延至坑口北:加經寶琳北路、寶寧路往返,九龍一段則改走將軍澳道、觀塘繞道、太子道東往返。而因應95延長和795重定位,已沒98C之空間——98C只有取消可也。

2)296C改稱95A:並改用觀塘繞道入太子道東往返。這是為配合95系定位作往返將軍澳至旺角也。

3)297併入93K:93K乃進化成(翠林←→紅磡站),經寶琳北路、寶寧路、坑口北總站、寶寧路、寶順路、將軍澳隧道、將軍澳道、觀塘繞道、九龍灣、啟德隧道(回程太子道東、觀塘繞道)。

這是旨在把93K定性為往返將軍澳至土瓜灣、紅磡:按其實早該如此,尤其當土瓜灣、紅磡地鐵已可往返旺角後,93K旺角一段,根本毫無意思也。

4)98D搬總站至寶琳:並改曰98X,經寶琳北路、寶寧路、寶順路、坑口北總站、寶寧路、將軍澳隧道。本身98D是特快線性質,故乃乾脆換以「X」作尾也。

5)將軍澳至觀塘線重組:先把93A延至坑口北,觀塘總站縮短至觀塘裕民坊;之後95M改用將軍澳隧道往返,經寶琳北路、寶琳、寶康路、將軍澳隧道往返;98A改為由坑口直入將軍澳隧道,當成專針對往來坑口至觀塘。另296A改曰98B——按本有98B一線,惟既然98A改用將軍澳隧道,故提議取消之,並順便把「98B」編號套諸296A也。

凡上各點主要在於把將軍澳至觀塘之路線聚焦得仔細些:舉例93A變成專針對到寶琳路、聯合醫院;95M為服務翠林、寶琳過隧道:於此接駁其他線也。98A、296A分別專到坑口、將軍澳南一邊也。

九巴將軍澳路線圖:重點在將軍澳至旺角,皆統一為95系。此中95A總站是在維港灣,以方便來往旺角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6)790、796X、796P重組:第一,796P改造成790X(清水灣半島←→尖沙咀東),並改為直走寶邑路、翠嶺路、景嶺路、寶順路入將軍澳隧道;第二,796X縮短至紅磡紅鸞道;第三,790縮至日出康城,並改為先繞經將軍澳工業村,才入將軍澳跨海橋。

作如是辦是把790定性為將軍澳南至尖沙咀:連同795X,安排將軍澳隧道一條曰「X」,是出於用將藍隧道入觀塘繞道,須先經茶果嶺道,行車效率打了折扣。而對比790系,796X倘用來往返尖沙咀,會較慢,乃改為只到紅磡——790則專服務將軍澳工業村至尖沙咀也。而為配合此一重組,取消九巴296D

城巴將軍澳南路線圖,可見將軍澳南至尖沙咀一律為790系:安排將軍澳隧道者為「X」線,是出於使用將軍澳隧道高速走是一程過,有別於將藍隧道需取道茶果嶺道入觀塘繞道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7)792M加經寶琳:形式是把總站改設於將軍澳站,經寶邑路、翠嶺路、景嶺路、寶順路、寶康路、寶琳北路、寶寧路、坑口路、清水灣道。即是說,由將軍澳南先經寶琳,再經坑口入西貢也。

按筆者之構思是於將軍澳隧道轉車站,倘是九巴,以95M、98A作工具,93K接駁到紅磡、土瓜灣;95A到旺角;98X則尖沙咀也。城巴方面於轉車站,790X尖沙咀,793旺角,795X荔枝角、深水步;796X 紅磡、土瓜灣;而797則新蒲崗、九龍灣也。93A、95、790、795因不用將軍澳隧道,另當別論也。

另91M、793、797暫時可不用修改:當是不變應萬變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