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

小巴定線之問題

關於小巴路線,倘細心明察,會發現不少專線小巴線之設計,乃按著巴士的一套去定。作如是者有個大問題,就是倘小巴在總站時,一旦坐滿,便難以在沿途載客。一般巴士路線,在總站一開出,巴士通常有一定空間,讓沿途乘客登車。小巴因載客力限制,不能作如是辦。

舉例在港島半山,來往北角一直有巴士線23,途經銅鑼灣和灣仔。同時還有一條小巴線56,路線與23類近。但與23不同,56在北角開出後,往往一到銅鑼灣就已滿座,但23同樣在北角開出,到銅鑼灣時,尚有空間載客。再看回56之路線,是取道皇后大道東、禮頓道,不是快捷的定線。沿途既難載更多人,卻走得如此慢,就沒甚意思矣:或者56由北角取道維園道、告士打道往返,可能會好一些。

又如在港島南區有一條5號線,來往香港仔至銅鑼灣,取道壽臣山、黃泥涌峽道、跑馬地藍塘道。話就話是連接香港仔至銅鑼灣,但真正的客源都是些中途客,如香港仔至跑馬地,或葛量洪醫院至香港仔。看上去,像一條巴士線。既如是,則5號線拆出多條路線會較佳,包括香港仔至跑馬地線,或葛量洪至香港仔等等。

另外九龍有一條12號線,起先是來往白田至大角咀,途經旺角,但乘客一是來往大角咀至旺角,一是來往白田至旺角。因之後期把12縮短至旺角,並開別的路線來往大角咀至旺角,實為正著。

倘拿紅色小巴對比會更見明顯:如旺角來往東九龍之路線,在旺角一上車,通常都直接駛至總站,而回程亦差不多;旺角至荃灣之小巴線,是取道西九龍走廊,而非像巴士般,使用長沙灣道往返。

專線小巴如此情形,追根究底,是定位的問題:港英政府在推出專線小巴時,主要是取代巴士不願經營之路線。比如倘中巴、九巴見某線客量低,不願經營,則此等路線之出路,往往是轉作專線小巴。於是乎看見的情形是,這些小巴線,都是按著巴士線的方式行走。倘在偏遠鄉郊,作如是者尚沒問題,但在鬧市就麻煩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