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

觀塘新界路線換面

自沙中線通車以來根據筆者發現,倘是往返新界至觀塘之巴士線,客量似多不如人意:以下班時間說,觀塘線列車於觀塘至九龍灣一段,普遍擠滿人;然巴士倘返新界者,則竟多未獲甜頭——坐剩很多位也。

其中此段時間能做到班班頂閘者竟是3D:慈雲山很多人居住乎?另尚有11C亦見不時頂閘:黃大仙是新區乎?拿沙田作例子,基本僅勉強坐滿人:擺明是沙中線通車之影響也。尚有其他比如屯門,走觀塘道時,倘坐到一半人已很不錯——長期以來屯門往返東九龍以黃大仙一段佔比較多,不像新界東也。這是結構性問題,當另作別看也。

那哪些線依然會見頂閘?大概有42C、89D、277X:然次數尚不夠多,尤其對比沙中線通車前也。

當然客量變差不等於新界往返東九龍需求減少:在筆者看來,很多原來路線於沙中線、屯馬線通車後,依舊大致不變,才是真正關鍵。很多路線之問題本質是客源,被沙中線分薄:尤其從成本效益說,其能久乎?

類似情況就如以前之70號:取道慢路擺在以前未必最慢,然一旦有吐露港公路、粉嶺公路,諸如此類,乃益顯尷尬也。又舉舊時50作例:當68一開辦,其價值蕩然無存也;到有68X,68作用乃大減;再到西鐵通車,連268B亦武功盡廢也。以前那條50倘拿來與西鐵對照,能比較乎?

在筆者看來觀塘巴士線有一比較有利之地方是大致只走觀塘道——大直路般走也。只是困難在於整體而言,新界至觀塘巴士線客量,主要在上下班時間:如此一來只保留一部分作每天全日服務,其實未嘗不可。每天全日服務之路線,大概一條直路走觀塘道,確保行車時間不會太長;而繁忙時間才服務之路線,則特意走入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偉業街之類內街——舉例現今有38P、74B、80A、268P,專照顧上班之需要也。

如此一來比如荃灣、葵涌、青衣,應分別只保留38、40、42C,作每天全日服務;屯門則保留61X(本不關觀塘事)、62X──倘其客量模式是結構性問題,乃順水推舟也;大埔無疑74X一條──75X走九龍城,姑且不計;沙田則倘單靠80、89每天全日服務,亦未嘗不可──另安排一條大老山隧道線,針對水泉澳、小瀝源一邊;馬鞍山僅89D,元朗268C(筆者之前倡曰250),北區則277X也。於此基礎上,乃大力炮製走觀塘內街之繁忙時間線,一如38P、74B、80A、268P之類也。

而重組後倘只計每天全日服務者,路線網如下:

38(葵盛東←→平田):葵涌一段順道加經昌榮路、和宜合道,當是服務石梨貝也。
40(麗城花園←→藍田站):順道改為由葵涌道直入呈祥道,反之亦然。
42C(長亨←→觀塘碼頭):順道改為由青衣北橋直轉入荃灣路、葵涌道直入呈祥道,反之亦然(屆時亦改曰42X)。
61X(寶田←→九龍城碼頭):當然不入觀塘,而是藉屯門公路轉車站接駁62X,且屯門一段改走鳴琴路、杯渡路、屯門鄉事會路、屯興路往返。
62X(屯門碼頭←→觀塘碼頭):屯門一段改走湖翠路、龍門路、青雲路、杯渡路、屯門鄉事會路、屯興路往返,反之亦然。
74X(大埔中心←→觀塘碼頭):大埔方向黃大仙一段,改為由彩虹道直上大老山隧道。
80(美田←→觀塘碼頭):只延至美田,餘段不變。
89(沙田圍←→觀塘翠屏道):與89B合併,走沙田圍路、沙燕橋、沙田市中心、獅隧公路、獅隧、龍翔道、觀塘道、鯉魚門道。換言之就是改為除針對沙田市中心,尚包括沙田圍、沙角、新田圍(獅隧公路一段)一邊,一併過也。
89X(水泉澳←→觀塘碼頭):與83X合併,改走多石街、銀城街、小瀝源路、廣源村總站、小瀝源路、大老山隧道、觀塘道。
89D(烏溪沙站←→藍田站):單改曰84X,當是另闢路線系列。
250(元朗西←→觀塘碼頭):直接由268C改名而來。
277X(聯和墟←→藍田站):暫時可不變也。

新界至觀塘路線圖:不論荃灣、葵涌、青衣,以至沙田、大埔、屯門之路線,皆定位明確,界線分明也。值得一提者是80X:是與88合併成新80X(秦石←→安達),取道觀塘繞道上秀茂坪、四順區、安達臣道新區,不再入觀塘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另一方面新界至觀塘亦有空間加插一些城巴路線,如下:

733(豪景花園←→油塘):主要是針對深井一帶,而為確保客源充足,特意走油柑頭一段青山公路,並加經荃灣西約也。
755(Novo Land←→觀塘裕民坊):主要服務屯門西北,而與61X不同在於,61X僅到黃大仙、新蒲崗,而755則直達觀塘也。
770(教育學院←→觀塘裕民坊):特意途經白石角、中文大學,而大埔一段則集中於三門仔一邊也。
783(駿洋←→油塘):開辦同時取消九巴88X也。

城巴新界至觀塘路線圖:主要是填補九巴服務之空白,以作區別。舉例733主力服務深井,755屯門西北,770白石角,而783則火炭、禾輋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

九龍新區重整有法

對於2A、24,忽發奇想,究其實是可另作定位:2A乾脆延至秀茂坪、寶達,而24則延至樂華。啟德一帶則靠延長701至啟德來解決;701A則改走701原來路線──當是輔助701也;與此同時再開辦703(海盈←→紅磡站),為城巴彌敦道專線也。

這事實上是牽涉到啟德之路線網:大致上城巴除靠701,就僅需靠往返尖沙咀之711(啟德新區←→西九龍站),而此一711過去亦曾有述,即取道亞皆老街、窩打老道往返也。

另一方面對城巴講,倘經營九龍區,則橫貫九龍東西,靠701也(東啟德,西南昌);而彌敦道專線,則靠703(由西九龍新區直入油尖旺)經彌敦道,簡單直接也。

1) 2A改造成(蘇屋←→寶達):東九龍一段加經振華道、康寧道、協和街、秀茂坪道、秀明道、曉光街、秀茂坪道、寶琳路;同時縮短至蘇屋,不再入美孚、荔枝角也。

亳無疑問把2A延至秀茂坪之同時,13D是不得不取消:尤其以客量而言,13D不但不能與2A相比,或更不如24也。

2) 24改造成(西九龍中心←→樂華):先延至樂華,走太子道東、協調道、承啟道、宏照道、啟祥道、牛頭角道、振華道;同時延至西九龍中心,西行加經太子道東、荔枝角道、欽州街,東行則加經欽州街、長沙灣道、東京街、荔枝角道、彌敦道。這是有見於把2A延至秀茂坪以後,需填補樂華、牛頭角之空白:找24則剛剛好也。

3) 延長701至啟德新區:總站在啟業,加經亞皆老街、太子道東、協調道、承啟道、宏照道。與此同時701A改走701原本路線,以作填補空白也。

把701延至啟德是為城巴西九龍區、啟德區路線有所貫通──屆時成城巴大線,橫貫東西也。一邊有啟德到旺角,另一邊則西九四小龍區也。

4) 開辦703(海盈←→紅磡站):經興華街西、通州街、西九龍走廊、太子道西、荔枝角道、彌敦道(回程彌敦道、亞皆老街、西九龍走廊、荔枝角道、月輪街、深旺道、深盛路、興華街西)、梳士巴利道。

對西九四小龍區說,703之好處是不但能直達旺角,而且還直達尖沙咀;與此同時倘為城巴來一條彌敦道專線,則此線以西九四小龍區作起點,順理成章也。

5) 開辦711(啟業←→西九龍站):把城巴現有路線一一合併,成711,經宏照道、承啟道、協調道、太子道東、亞皆老街、窩打老道、彌敦道、梳士巴利道、九龍公園徑、廣東道(回程廣東道、梳士巴利道)。

按炮製一條711是有見倘取道亞皆老街、窩打老道,落尖沙咀乃順理成章也:尤其是可避開紅隧九龍入口,塞車黑點也。

6) 5A、5D合併成224(德福花園←→尖沙咀碼頭):經偉業街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承啟道、土瓜灣道、馬頭圍道、蕪湖街、紅磡繞道(回程紅磡繞道、紅磡道、庇利街、馬頭圍道、土瓜灣道)、梳士巴利道。

按224主要是針對啟德新區到紅磡、土瓜灣──尖沙咀一段究其實可當是補充,蓋啟德居民原則上可選擇711也。而於合併兩線之同時,224X乃改為只走繁忙時間一一當是224之輔助也。

至於郵輪碼頭一邊,則理應另作處理。而如何辦?去年已有述:《郵輪碼頭新巴士網

2A、24、701大重整:先把2A延至寶達,再把24延至樂華一一之後把701延至啟德,總站在啟業。另設703走彌敦道落尖沙咀,當是城巴彌敦道專線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

紅隧無關宏旨新線

之前提過重組一些紅隧線並應取消一部分:比如103、113、170、171之類。然在筆者看來,重組後究其實,亦可另開一小量路線:只是這些路線論本質並非必不可少,哪怕不開,沒所謂也。

1) 105(中慈雲山←→中環交易廣場):經蒲崗村道、龍翔道、竹園道(回程竹園道、馬仔坑道、鳳舞街、龍翔道)、聯合道、窩打老道、公主道、紅隧、告士打道、夏愨道、干諾道中。

按設計此條線是旨在有效針對黃大仙區到中環,尤其對比103、113,毋須繞太多路也。105車隊則僅全抽113者,即可也。此線不一定每天全日服務——從路線性質看,較偏向服務繁忙時間也。

2) 180(沙田站←→筲箕灣):沙田至九龍一段,按170走;九龍至港島一段,則按102走。這是考慮到170原本是靠由銅鑼灣過海作主力——南區反而不多客也。

之不過究其實亦可不須開此路線:既然170客源在銅鑼灣,亦可通過重整182走線來填補。而如何改造182?乃把182改造成982(愉翠苑←→銅鑼灣威菲路道),經插桅杆街、銀城街、沙田圍路、沙燕橋、沙田市中心、獅隧公路、車公廟路、青沙公路、連翔道、西隧、干諾道西、干諾道中、金鐘道、軒尼詩道、怡和街。作如此辦可以乎?事實是182本身亦深受沙中線通車所影響:哪怕改走西隧,尚有空間應付也。

3) 165(西九龍站←→赤柱村):走廣東道、梳士巴利道(回程梳士巴利道、九龍公園徑、廣東道)、漆咸道南、加士居道、紅隧、堅拿道天橋、香港仔隧道、香島道、淺水灣道、赤柱峽道。

與此同時973縮短至黃竹坑:當是提供一條西隧線至黃竹坑也。

設計一條赤柱過海線主要是基於倘由赤柱過海,取道西隧或不實際:正常取道紅隧會較好也。只是本身過海來往赤柱需求有多大,其實亦存疑:赤柱對外,彷彿靠6系列即夠應付也。

此165用車方面,大概用103車隊即可:始終赤柱峽道甚為狹窄,而早前已提到103乾脆取消可也。

紅隧三新線路線圖:105往返黃大仙至中環,以取代103、113之位置;180是取代170;而165則為赤柱區過海到九龍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