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凡熟悉將軍澳南的都清楚,新巴將軍澳南路線,整體是很失敗的──不但是經營手法的問題,更大問題是大多路線設計,本身就有缺陷。舉例,796B就真的不知如何形容。將軍澳和黃大仙,兩邊都是住宅區,距離又頗大,是否有大需求,筆者甚為懷疑。出觀塘有796A、796S兩條,但本身一條就應付到;796X本身到尖沙咀是應該的,縮短為不入實是可惜;796C還好,然而實際應該要在過旺角後南下入油麻地。
再具體講,將軍澳南路線應該是這樣的:一條出觀塘,取道將軍澳隧道,並覆蓋整個將軍澳南;一條到旺角,經將軍澳隧道和觀塘繞道,過旺角後南下,最後總站在佐敦道;而一條入尖沙咀,經土瓜灣和紅磡,也是取道將軍澳隧道和觀塘繞道。實際三條線服務都應該夠,倘要額外路線,應是一條通宵線出油尖旺吧。
細觀九巴在將軍澳之服務,當會發現將軍澳巴士線,通常是先開辦路線到觀塘的,蓋因觀塘與將軍澳僅一山之隔;然後開辦的幾乎都出油尖旺,這是因為這些地方是市區心臟。來往商業中心區到衛星城市,通常是需求最大了。這不是什麼,而是考慮到實際需求,並與經營成本作個平衡。筆者怎也不相信,在將軍澳開線入新界,會比開辦路線入市區心臟更迫切,更別說由將軍澳入西貢。
或問真的開辦這些路線又如何?有何不可?應要知道,當大家乘坐一些大線時,所付之車資,有相當部分,是要補貼一些客少路線。例如巴士線由將軍澳出旺角,其收入,會有一些是撥給沙頭角巴士線。由將軍澳出旺角客量自有保證,可沙頭角卻不然。倘獨立去營運,沙頭角路線是做不下去的。當然沙頭角總不能沒巴士出入,如此一來,便需找一些大線撥出收入,支付回沙頭角路線虧損金額。
像沙頭角的情況常見諸於郊區。從公眾利益講郊區固不能沒巴士服務,然而以郊區人口之少,巴士服務又很難經營。找大線收益補貼郊區服務,不是問題。只是並非每一客少路線,都像郊區路線般,有實際需要的。而且既然要靠補貼才能營運,郊區線班次疏落,專找舊車服務,在成本上也是必然結果。因此筆者從不懷疑,792M是需找新巴其他大線補貼來生存的。
有些人喜歡投訴為何沒開辦某類路線。但筆者奉勸這些人,投訴前必須想,一旦這些路線開辦,客量不足會怎樣?這些線額外成本,終歸要算回全體乘客身上。即使你願意付出,也不是人人都有經濟能力付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