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

地區經濟重新定位(3)

2) 發展公司園

筆者所指之「公司園」,是指聚集公司的園地,通常位處市區以外。從香港人角度,此屬匪夷所思,蓋香港人的想法,是公司應設於市區。但在很多國家,公司總部設在市郊很常見。舉例說,加拿大渥太華市郊Kanata,有高科技園,大量科技公司設總部於此;另一個例子為巴黎商業區La Defense,嚴格上屬巴黎市市郊;德國柏林亦有個科技園,設於市郊之Adlershof;意大利米蘭市郊亦有個Segreen Business Park,IBM米蘭分支部即位於此。

以香港之情形,倘發展一些位於市區以外之公司園,倒是可以。筆者想到一些:

i. 大埔工業村之用地,可劃一部分作電台、電視台,或其他傳播機構用。舉例現在發多了兩個新台牌照,即畸寶和現在台,就大可在此公司園,撥一些地予兩個新台用;又,予一些廣告公司之類,在此設辦事處、工作室。

ii. 粉嶺、上水有些用地,本屬工業區,而那些用地,亦可轉作商業用途,予一些公司進駐──可以是一家公司,佔用整幢大廈(幾層高便可),又或重建,成幾十層高寫字樓。有哪些公司可搬至此?與內地有關的生意,什麼行業也可,即算金融,亦沒問題:倘讓銀行把分支部門設於粉嶺、上水,非不可行。

iii. 元朗工業村用地,亦可作如是辦:筆者想該讓九巴總部設於元朗吧,原來九龍總部,則賣掉,發展物業套現;又或者搞個會展中心(非取代灣仔會展),畢竟有西鐵連接市區,交通該不是問題。再不是的話,鼓勵一些科技公司、互聯網公司進駐,以辦公空間作招徠。如是者,則可變成另一Kanata。

也許香港有人不會認為郊區是理想辦事點,但把公司設於郊區,好處是活動空間大,公司大一些,看上來會有些規模,形象也鮮明些;與此同時地租等方面,成本必比市區者低。加以目前新界交通,再不像以前般落伍,新界北,仍可成好選擇。

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

地區經濟重新定位(2)

去年末筆者淺談地區經濟重新定位。因問題頗複雜,撰時都很困難,僅成一篇文。大體來說筆者欲說的,是在次一點地方發展經濟產業,以此縮短上班距離。香港人工作和居住距離太大,是一個大問題,尤其是對次一點地方之居民而言。上班之距離大,不但要舟車勞頓,也要付出不少交通成本。

當然不是要把市區之經濟活動,全面淘空──市區必會有一定商業,只是從全香港角度,不會再過份集中。且純粹在市區外另建經濟中心,不會對市區有負面影響。

但也許會問,地區經濟倘重新定位,有何要點可提?事隔半年多,倒是時候詳盡些。筆者敘述如下:

1) 把市區之工廠、貨倉搬至新界。

香港是一個怪地方,不但商業活動在市區,就連工廠、倉儲也要在市區。這實是不正常:觀乎世界各地,工廠都盡量不設於大城市、市中心。像歐洲,如法國之干邑市、德國之斯圖加特、意大利之摩德納,皆生產基地,但離巴黎、柏林這些大都會,是有一段距離。又如日本,電子巨擘生產工場,不過是在岐阜、愛知縣等鄉下;韓國有浦項,偏遠海灣,乃造船基地;就連現在的神州,工業轉向二、三、四線城鎮發展,亦成大勢所趨──謂之「城鎮化」也!

儘管今日製造業已不如往日,然就筆者所見,尚有一些生產工場之類,仍在市區。倘挽留這些工廠於香江,不是不行,但絕不能把之留在市區。

筆者之提議是:在新界設幾個產業園,規模不用太大,而位置在哪裡?天水圍、洪水橋一帶,有不少貨櫃場,本作物流用,然貨櫃運輸早大不如前,就把貨櫃用地收回,改建成產業園;又如新界東北,文錦渡、蓮麻坑一帶,亦理應撥一些地作產業園用。

目前香港留下來之產業,主要是食品加工、中央廚房之類,以目前交通網絡,搬至新界北不是問題,且成品運出至市區,不需花太多時間。另一方面,食品加工入行門檻,整體要求不高,對當區居民就業,不會有阻礙。且倘當區居民能於區內就業,自不用長途拔涉,坐車到市區上班。如此一來,交通費用也省回不少,同時對外交通,亦不再有太大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