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

城巴路線編號變革

在筆者看來城巴在路線編號方面,是有整頓必要:倘看上去,各線彷若拉雜成軍,且不成系統也。比如港島方面,根本就不該有2XX、3XX、5XX、7XX系列:以港島之需求本不需太多巴士線。如此一來雙位數編號,沒理由不夠用也。

而於九龍、新界,城巴線編號亦不宜與九巴者雷同──最好是一律7XX也。那何以曰7XX?這是基於新巴之將軍澳專線、西九龍專線:既有個系列可用,則大可藉機推而廣之也。

按港島那些2XX、3XX、5XX、7XX系列,純粹是前中巴遺留下來:起先搞豪華巴士,乃有2XX,只是寥寥兩、三條也;到搞東區走廊線,不是用「X」字尾,而是7XX也;特別節日路線本該以「R」作末,中巴卻曰3XX也;至中巴引進空調巴士,全空調路線又曰5XX也。

中巴那種情形很可能只是講排場之問題:看上去,彷彿路線甚眾也。可是以港島之小,城巴照跟中巴有意思乎?尤其在需求之轉變下,路線網不得不整頓,而在整頓過程中,路線之編號名,理應另成系統:就如2XX系列理應廢除也;3XX則另曰「**R」即可也;7XX則大可改以「**X」之類作編號也。

另一方面某些地區編號亦大可縮減:就如鴨利洲因有南港島線,已毋須太多巴士線,故而鴨利洲巴士線,乃毋須9字頭:乾脆以4*、7*作顯示,與對面之華富、香港仔看齊也。

倘具體些說,90乃改為「45」,97改為「45A」、99改為「44」、「592」改曰「46」,諸如此類。與此同時亦可藉機,把7號線延伸入鴨利洲:香港仔區經薄扶林道往返中環者,不計華富一邊,乃僅剩4、7二條:90B、91乃取消可也。而93則改曰「7A」也。

38可直接改曰「41」;37A、37B則通過與40、40M合併成新40(置富——中環交易廣場,經香港仔隧道)而改名——按半山之需求早已受西港島線影響,何況華富往返半山,根本已說不上有需要也。至於42則拉4X併入內,並延長至銅鑼灣(威菲路道該有位),取道告士打道、夏愨道、干諾道中往返──當成專針對華富至對外市區也。

港島東方面一旦重整,則先從東區走廊線下手:720、722、780、788、789分別改曰「21X」、「22X」、「80X」、「81X」、「83X」也。「82X」、「88X」皆本身已有,乃忽略不理也。

至於九龍、新界之路線固然該全曰「7XX」,可是於改革過程中,理應是連同路線大重組,一併進行。如此一來,不免事涉大工程也:比如荃灣區、沙田區、大埔區,城巴沒理由沒路線也。而這些區域哪裡有空間?深井、火炭、白石角也。

按城巴於港島根本就不該有2XX、3XX、5XX、7XX系列:比如260,乃乾脆改為60X之類也。(Gakei Lee圖片)

2024年7月13日 星期六

城巴新界線系統化

有人問如何看現今之城巴?主要是出於現今之城巴與過去比,服務遠比下去也。竊以為主要是客觀環境之問題:港島之客量出於港島發展飽和,基本難有大增長,故於此一點上,不需太多動作也。而倘把眼光放在新界,止至目前,路線網竟流於零碎——顯得不成系統也。

舉例,暫時僅屯門、北區有城巴路線在:倘沒荃灣、沙田、大埔之類路線,擺明說不過去也。元朗區最低限度該有天水圍線:撇除過海之967、969,總應最少有一條往返九龍也。舉例倘到油麻地、尖沙咀由城巴經營,會合理得多:九巴則最多走至旺角,亞皆老街為止也。

將軍澳原則上是偏向九龍區:不算作新界區;東涌、機場則是另一情形——一般人不當離島為新界辦也。

一般城巴於新界僅有往返港島者,諸如182、681、930、962X、969——過去政策之問題也。而另一方面,適當炮製一些城巴線往返九龍至荃灣、沙田、大埔、天水圍,倘以目前情形,並非沒空間也。

然則或問:那哪裡是空間?比如荃灣區,可針對深井——往返九龍者大致缺乏也。沙田則可一試火炭:長期以來火炭少有對外線也。而大埔則可安排途經白石角:與九巴比,九巴是走全段吐露港公路也。而至於天水圍則確實不大空間:倘安排開闢一條類似268X之路線直落尖沙咀,實未嘗不可也。

具體路線如下:

730(豪景花園←→維港灣):經青山公路、大涌道、荃灣路、長沙灣道。
733(豪景花園←→藍田北):經青山公路、大涌道、荃灣路、呈祥道、龍翔道、觀塘道。
769(天水圍市中心←→紅磡紅鸞道):經天榮路、天瑞路、天湖路、天耀路、天福路、朗天路、元朗公路、三號幹線、汀九橋、青葵公路、連翔道、東京街西、西九龍走廊、太子道西、荔枝角道、彌敦道(回程彌敦道、亞皆老街、櫻桃街、深旺道、海輝道、連翔道)、梳士巴利道。
770(教育學院←→觀塘裕民坊):經汀角路、南運路、吐露港公路、創新路、科學園路、大老山公路、大老山隧道、觀塘道。
771(教育學院←→維港灣):經汀角路、南運路、吐露港公路、創新路、科學園路、大埔公路沙田段、青沙公路、長沙灣道。
782(駿洋←→維港灣):經火炭路、源禾路、沙田鄉事會路、沙田站、大埔公路沙田段、青沙公路、長沙灣道。
783(駿洋←→平田):經火炭路、源禾路、沙田鄉事會路、沙田站、沙田鄉事會路、沙田圍路、大老山公路、觀塘道、鯉魚門道。

此幾條路線到底具體如何走法,或總站在哪,是有討論餘地:大致上路線之大綱,大同小異也。

當然於開辦這些城巴線時,九巴多少有一小部分路線需修訂以作配合:比如深井,因應開辦730,52X大可改用小欖交匯處出入屯門公路。而倘是天水圍,因有769,乃毋須保留269B;88X亦理應取消,蓋因有783也。

城巴新界路線圖:主要分別針對深井、火炭、科學園:連同屯門、北區以及一眾過海線,城巴於新界,乃組成一大網絡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另一方面屯門、北區之路線,究其實亦有整頓之需要:比如北區只有皇后山才有出九龍之路線,可是走法相當「騎呢」。何也?竟是向北經鄉郊才入高速,委實相當古怪:按正常該是向南經聯和墟、馬會道入高速,才可吸納沿線客也。向北則一路鄉村:能獲得多少客哉?另一方面屯門出九龍者亦不見有往返長沙灣、深水步;而出尖沙咀者則收費接近260X卻非全走高速——指沿西九龍快速直入尖沙咀也。

個人以為皇后山兩線理應改為取道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、馬會道入粉嶺公路,反之亦然。兩線同時正名為778、779:城巴九龍、新界路線,一律「7」字頭也。如此兩線如下:

778(皇后山←→觀塘裕民坊):經沙頭角公路、馬會道、粉嶺公路、吐露港公路、大老山公路、大老山隧道、觀塘道。
779(皇后山←→維港灣):經沙頭角公路、馬會道、粉嶺公路、吐露港公路、大埔公路沙田段、青沙公路、長沙灣道。

778、779走線圖:特意途經聯和墟和粉嶺站,以便接駁B7也;同時市區一段類似九巴走法,合理得多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而屯門則大手術一些:先尖沙咀一條分拆,分別為750(Novo Land←→維港灣)、751(屯門碼頭←→紅磡紅鸞道)。而觀塘一條則正名為755(Novo Land←→觀塘裕民坊),九龍一段定性走呈祥道、龍翔道、觀塘道也。如此三線如下:

750(Novo Land←→維港灣):經屯門公路、荃灣路、長沙灣道。
751(屯門碼頭←→紅磡紅鸞道):經屯門公路、汀九橋、青葵公路、西九龍快速公路、廣東道、梳士巴利道。
755(Novo Land←→觀塘裕民坊):經屯門公路、汀九橋、青葵公路、呈祥道、龍翔道、觀塘道。

750、751、755走線圖:三線皆特意途經屯門鄉事會路或屯門市中心,以方便接駁B3X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而倘能,新界路線該盡可能與邊境路線設轉乘:包括北區、屯門、大埔甚至沙田。屯門當然是指B3系列;北區則B7,大埔、沙田則B8也。

2024年7月3日 星期三

港島較宜用11米

適逢新巴併入城巴一周年,有何好說?或說前新巴路線也。

倘說到新巴哪些路線是當之無愧之線王,以港島東說,該是2X、8P:請恕筆者直言,想不到其他也。尤其兩線性質是特快貫穿港島東至銅鑼灣,就筆者所見是,於非繁忙時間,客量依然可觀也。

至於港島南區則大概僅一:970系列也。而且對比起來,亦見沒一條新巴南區線比得上970系:很多僅算是雞肋也。而且970系過海後就是到油尖旺:定位作往返香港仔區至油尖旺,正是成功之道也。

然亦有一點頗明顯者是,港島南區以其道路環境,再客多,亦不宜採用長車身巴士行走:舉例薄扶林道,尤其西環一段明顯窄得要命,使長車身巴士轉身不易為也。其他像域多利道、南風道這些更如是:全是歷史留下來之問題,不易改造也。

港島東之主幹道一向是英皇道、東區走廊:皆足夠闊,使用長車身巴士行走,反而沒問題也。

由是觀之當港島統一為城巴服務後,港島南區巴士線,理應全用11米:一些來往赤柱、淺水灣,或走域多利道、南風道等窄路者,更只宜用兩軸也。至於12米之類長車則較宜集中服務港島北岸,包括港島東也。舉例2X、8P,或788之類,正是宜用長車那類型也。

970系列哪怕客量多大,11米究其實夠應付:看回過去,11米往往是會被拿作清客用。兩軸則沒清客效果:下層通道確短促也。當然像赤柱、淺水灣之情形確真是沒辦法:倘要等到路面擴闊之日,實不知猴年馬月也。

事實上放諸今天,整個港島真正非用長車不可之路線,不計過海線,其實佔比不多:光半山即不可以用。而港島南區亦是狹窄多彎之道路居多——僅香港仔隧道才例外也。至於港島北岸儘管路面尚可,因有地鐵,來來去去,大概還是2X、8P、788之類:像西環,現在往返港島北岸,大致毋須太多巴士線也。

如此一來城巴未來當買新車,11米巴士不免需較大佔比:總需一定數目,以應付港島之情形也。

究其實於港島,真正能用上長車身巴士之路線是不多:只需11米行走即告能應付也。(Gakei Lee圖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