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

新城合併路線重組(1)

新、城合併後港島路線如何重組?這非三言兩語即可解答。然按去年新巴4號線由華富延至黃竹坑,且有見南港島線通車後港島南巴士線,多一落千丈,有重組必要,或先由南區說起。

個人認為香港仔區之地區編號,倘僅4、7,已經夠也;赤柱、淺水灣則繼續6字。亦即是說,鴨利洲路線亦應以4、7來顯示,而非9也。由於已有南港島線,一些路線變得多餘,一經重組,編號該不會不夠用也。

1)倘4號線延至黃竹坑,原則上毋須71,惟筆者認為71可改走域多利道,當流水線性質(43M則取消);7號線可改經南風道、黃泥涌峽道、司徒拔道、皇后大道東往返(76則取消);37A、37B、40、40M一一合併,成新40(置富花園←→交易廣場),除經石排灣道,按90走;70則不變。

40改走香港仔隧道是旨在對應70——一樣類似走法;而取道薄扶林道往返中環,僅華富一帶才有意思。而4、7、71則流水線性質,可多設分段收費。

2)38改稱41,路線不變;72延至北角碼頭;黃竹坑除75過手九巴,72A修改路線,變成循環線,出北岸後經天樂里、灣仔道、菲林明道、軒尼詩道、怡和街,沿禮頓道轉入香港仔隧道。

按筆者之構思是不計77,41(即38)、72聯手連接香港仔至銅鑼灣、北角。41A則續走山路,當輔助性質;72A改線則旨在重新定位,變成唯一連接黃竹坑至對外──南港島線不經灣仔、銅鑼灣,由72A扮演如此角色,合宜也。

3)4X、42合併:按華富連接港島主要商業區,靠一條即夠,因之4X、42乃合併成新42(華富南←→灣仔北),走薄扶林道、德輔道西、干諾道中、夏愨道、告士打道,總站設於會展新翼。

4)鴨利洲一帶路線可作如此重組:98延至華富,改曰47A,94A取消91A、95、95C、595一一合併,成47(置富花園←→鴨利洲利南道),路線與95C雷同。

對外線方面91、90B合併成43(海怡半島←→中環碼頭),按91走;93、93A分別改稱43A、43B;94、96、97取消;99改稱44,以對應77;90改稱45,延長至海怡半島;592改稱46

因南港島線關係,重組後鴨利洲巴士線,都是面向整個鴨利洲,即45往中環,43往西營盤等。就連銅鑼灣靠46已夠:繞經利東即可也。

5)赤柱路線方面6號線不變;6X改稱60;14改稱61;73改稱62;取消66、260,並另設62M(黃竹坑站←→赤柱),當是接駁南港島線。

弄一條62M接駁南港島線是基於筆者所知,赤柱路線有相當乘客於黃竹坑下車,轉乘南港島線。而本身赤柱出中環,倘不計6,6X已可,故才提出開62M同時,取消260也。

6)數碼港方面,則延長77至數碼港;73縮短回華富,並加開73M(數碼港←→黃竹坑站),沿石排灣道直走。

按數碼港巴士線則較宜往返北角、側魚涌一邊;與此同時弄一條線接駁南港島線至數碼港,該有一定需求也。

4、7改造圖:4號線由黃竹坑、香港仔一直到中上環,概括了薄扶林道大部分需求;而7號線則改走南風道、黃泥涌峽入中環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40、70等路線改造:40走法類同於37A、37B,只是不用薄扶林道;38改編號41,路線不變;70照舊;72則延至北角碼頭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