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都知道荃灣和觀塘有一共通點,是兩者皆為香港老牌工廠區,自二次大戰伊始,有大量廠房落成,帶動兩區發展。因之來往荃灣至觀塘巴士線,乃於六十年代出現。
早於1967年,九巴已計劃開辦一條線,連接觀塘至荃灣。惟當年發生暴動,此線要到1968年5月9日才投入服務,謂之40(荃灣碼頭←→觀塘碼頭)。當時40是取道青山公路葵涌段出入,經深水步、石硤尾到觀塘。具體路線如下:
大河道、青山公路荃灣段、青山公路葵涌段、青山道(回程元州街)、大埔道、南昌街、大坑東道、界限街(回程太子道、基堤道、界限街)、太子道東、觀塘道、開源道
路線如此迂迴,主因是連接觀塘至荃灣未有直接路段,最快捷之呈祥道、龍翔道,在當時,僅為狹小通道,40遂在九龍繞一個大圈。此時南葵涌開始發展,葵涌道於1968年10月30日通車,40遂在當日改經葵涌道。
屬「廠城四秀」之40,是最早來往荃灣至觀塘巴士線,以前是來往各工廠的人最常坐之線,現在當然不是。(圖片由[中華巴士紀念館]提供) |
至七十年代呈祥道、龍翔道開始擴闊,成一快速公路。而途經龍翔道之38(葵盛←→觀塘裕民坊)乃於1975年12月23日開辦,總站設在葵盛,取道青山公路葵涌段、呈祥道、龍翔道出入。其具體路線如下:
葵涌道、青山公路葵涌段、呈祥道、龍翔道、觀塘道
38開辦後,與40,一同為往返荃灣至觀塘之大線。儘管路線不同,客量也相當大。38、40早在七十年代,已用雙層巴士行走,如丹拿珍寶、勝利二型。
八十年代地鐵之通車,使往返荃灣至觀塘,有了快捷途徑,40客量遂有流失,只有38未受影響,蓋因38行車時間,是與地鐵一樣快捷。
同屬「廠城四秀」之一,38乃來往葵涌至觀塘,與40不同者除是到葵涌外,還有是取道龍翔道。(本網外購圖片) |
在地鐵通車時青衣開始發展,42(長青←→順利)乃於1979年2月26日開辦。其時呈祥道、龍翔道已通車,惟42卻與40一樣,是途經荔枝角、深水步、九龍城、觀塘,甚為迂迴。其具體路線如下:
青衣南橋、葵福路、荔景山路、荔枝角道、界限街、太子道東、觀塘道、協和街
後來新清水灣道通車,42乃告於1980年1月27日改為不經觀塘,由新清水灣道直落太子道東。惟路線仍舊迂迴。而不止此也,往後數年,42仍沒改經呈祥道、龍翔道,更沒繞回觀塘。至於真正來往青衣至觀塘之路線,更要到九十年代才開辦。
42是青衣第一條巴士線往東九龍,原本繞經觀塘,不久不繞經。(圖片來源:Uwants討論區) |
此條正是42C(長亨←→藍田地鐵站),1991年1月6日開辦,由青衣長亨村出發,先在青衣繞大圈,然後經荃灣、大窩口、青山公路葵涌段入呈祥道:
青衣北橋、德士古道、青山公路荃灣段、青山公路葵涌段、呈祥道、龍翔道、觀塘道
42C如此定線,一來是因只走青衣會客量不足,二來38客量一直都高企,即使加班也作用不大,故42C乃特意繞經青山公路葵涌段,輔助38。事實上儘管42C客量也與38、40一樣大,當中約一半乘客,是來往荃灣至觀塘,故42C實際是有特快意味,來往荃灣至觀塘。
然不論如何,自此之後,來往荃灣區至東九龍,已有四條線:38、40、42、42C。
42C是來往青衣至觀塘之間,但當中有一半是在荃灣上下車。(圖片由[Boris Bus Image]提供) |
隨著九十年代製造業「日落西山」,來往各工廠區間已沒實質需求,故38、40、42、42C此四線,需求也有所變化。以班次計,於九十年代末,38、40不過7-8分鐘一班,42C亦不過10分鐘一班左右;而即使後期,38非繁忙時間,純粹雙位數字,40也如是。這從中反映出,來往荃灣至觀塘之人流,已不如以往般標青,唯一因素是兩邊皆人口稠密之區,而這也是現在,來往荃灣至觀塘需求之根源。
從現時道路網看,來往荃灣和觀塘最快捷者,乃呈祥道、龍翔道,然四線中有兩條,並非取道此二路,故四線客源,也認真迴異。但它們都有共通點,是各線皆採用三車門大巴行走,包括38、42、42C;即使是唯一例外之40,用車也是以11米巴士為主。
論客源,38主要是來往工廠區上班之乘客,以繁忙時間較多;42C除青衣居民外,來往荃灣者也佔頗大比例;40、42因是先經長沙灣、深水步,沿線乘客才是主要客源,包括來往長沙灣至觀塘、九龍城間;而42則很明顯,是順利村居民較多。
在加入空調巴士行走時,38是使用車長12米之空調,與「熱狗」一樣。(圖片由Bobby Liu提供) |
早在空調巴士於九十年代普及時,四線也開始用,最先一條是40,於1995年5月28日加入,及後依次序為42(1996年2月15日加入)、42C(1996年2月26日加入)、38(1997年4月1日)。直至今日,四線皆派出低地台巴士行走,以長車身為主。
隨著荃灣碼頭被用作西鐵興建,40總站乃於2000年3月,搬往附近之如心廣場。(圖片由Bobby Liu提供) |
作於2004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