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

慈祥觀音~~慈雲山巴士線演義

六十年代九龍之發展,造就九龍巴士線之開發。其中九龍黃大仙山上之慈雲山,正是一例。慈雲山本身建於山上,是純住宅區,而其巴士線之演變,也是按著居民需求而開發。




慈雲山村是於1960年代建成,故慈雲山第一條巴士線──3A(北慈雲山←→竹園),乃於1964年5月14日開辦,竹園總站即今黃大仙總站。因開線時慈雲山各公屋,才落成不久,九巴不過以一條接駁線應付,接駁黃大仙巴士線至慈雲山。至慈雲山各公屋相繼建好,其他新線才陸續開辦。

1965年5月17日九巴開辦3B(北慈雲山←→紅磡碼頭),連接至九龍城、土瓜灣及紅磡。一年後九巴又於1966年11月25日開辦3C(南慈雲山←→佐敦道碼頭,後延長至北慈雲山),來往九龍心臟地帶--油尖旺。之後九巴於1968年2月24日開辦15A(北慈雲山←→藍田),途經新蒲崗、牛頭角、觀塘。15A開辦後一個月,來往長沙灣之2F,也於1968年3月30日開辦,惟當時只到竹園。



1970年慈雲山。於七、八十年代,慈雲山公屋,都是以此等樓宇為主。(圖片來源:Uwants討論區)

慈雲山在七十年代踏入全盛期,其時保守估計有數萬人居住。因慈雲山是純住宅區,各慈雲山巴士線每逢繁忙時間,都會頂閘,九巴乃需開辦更多巴士線應付。

1970年1月3日九巴開辦3D(北慈雲山←→觀塘),疏導15A往觀塘之人流。同時為應付來往紅磡之需求,九巴於1972年5月1日開辦5C(南慈雲山←→尖沙咀碼頭),途經土瓜灣、紅磡;1973年7月16日,2F延長至南慈雲山

隨著地鐵觀塘線通車,1979年12月16日開辦3M(北慈雲山←→鑽石山地鐵站),接駁地鐵至慈雲山。

1983年佐敦道碼頭,右邊為3C。3C自1970年代起,通常是採用丹拿CVG型巴士掛帥。(圖片由John Law提供)

因客量極高,以往慈雲山巴士線主要用雙層巴士行走,包括丹拿CVG型、丹拿珍寶勝利二型以至丹尼士喝采型。儘管八十年代地鐵通車,地鐵本身未到慈雲山,對慈雲山巴士線,並沒直接影響。此時九巴正引進巨型巴士,慈雲山巴士線,部份也派出三車門大巴行走,如3C就用過丹尼士巨龍12米 (3N) 。

九巴於1986年11月17日開辦3E(慈雲山惠華街←→佐敦道碼頭),作用是輔助3C。同時15A又於1987年11月23日加經九龍灣工業區



踏入九十年代,慈雲山各大廈皆因年事已高需要重建,慈雲山巴士線需求,已有所減少。同時香港製造業走下坡,對來往紅磡、觀塘等工業區之巴士線,客量也不如往昔。其中3A正是於1995年11月5日取消;3M先在1991年9月15日延至彩雲村,再於1995年3月26日縮短至南慈雲山;3E總站於1992年11月23日搬往慈雲山下富山村,同時轉為全空調,稱203E,仍經慈雲山

此段期間不少慈雲山巴士線,用車仍以丹尼士喝采型等為主,而三車門大巴,亦一直用到退役為止。

慈雲山巴士線早在七十年代末,已採用新車擔綱,惟不幸在重建後客量下降,各路線用車,仍以此等舊巴士為主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

慈雲山重建在1997年逐步完成,同時間興建了一個大型商場--慈雲山中心,配有一個大型巴士總站。1997年11月9日部份慈雲山巴士線把總站遷至該處,如3B、3C、3D、15A。到踏入千禧年重建全面完成,由於重建後各屋村大廈都比重建前為高,各條慈雲山巴士線客量回升。這時正值丹尼士喝采型因年事已高而退役,慈雲山巴士線也轉用了一批載客量較高的三軸巴士。為配合重建完成,部份路線亦把總站搬遷,如3C和15A在2000年12月31日遷回慈雲山北總站,同時間5C也於當天延長至慈雲山中心,而3B、3D則不變。

現時各條慈雲山巴士線不論是哪條,大多都有低地台巴士擔綱,可見慈雲山巴士線已經步入中興,前景一片光明。

作於2004年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