舉例元朗、北區出市區之巴士線,大抵是由元朗、北區直入高速到九龍、港島:倘中途繞來繞去,比如繞入屯門、荃灣、大埔、沙田之類,必慢得多,毋庸置疑也。
檢討一下可應用於不少例子:舉例89一向走牛頭角道往返,有別於其他往返新界之觀塘線。不好處是行車時間會長一點:倘89改用觀塘道,估計少花15-20分鐘也。又74X新界方向不該途經新蒲崗、鑽石山:倘74X改為由彩虹直上大老山隧道,一如277X之類,會少花10分鐘時間也。況且新蒲崗、鑽石山往返大埔本已有75X——必要時,密些班次亦無妨也。
![]()  | 
| 按89新走法之重點之一,是觀塘一段取道全段觀塘道,而非牛頭角道;又觀塘總站究其實亦可設定於藍田地鐵站──進出此總站時,毋須繞來繞去費時失事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 | 
![]()  | 
| 從圖中所見74X於新蒲崗、鑽石山是不經:一來無謂與75X重疊,二來最少省回10分鐘時間──以特快線說,不可謂不關鍵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 | 
40究其實毋須途經美孚、荔枝角:就筆者所見此一帶40上下客者不多,因之無妨把40改為由葵涌道直入呈祥道,反之亦然也;又42C亦可改為直接由青衣入荃灣路,不經荃灣、葵涌:綜合實際情形,該不怕也。
![]()  | 
| 究其實40最理想該是葵涌道直入呈祥道,反之亦然:沒必要再途經美孚、荔枝角,始終太慢;又荃灣僅取道青山公路、葵涌道,亦比於荃灣、葵涌內街走合宜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 | 
馬鞍山則87D理應走沙瀝公路,以及大老山公路——按其實89D亦該同樣走大老山公路(亞公角街有89C已夠)。另81C最低限度該由第一城轉入沙田路:經沙角、大圍一段大涌橋路擺明緩慢,且在有屯馬線下,更加沒必要也。
![]()  | 
| 倘以81C而言:81C最低限度至沙田第一城之位置,就要上高速也。作如是辦是旨在盡量加快行車速度:原來走法不但慢,且還與屯馬線重疊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 | 
過海線而言如103九龍方向,則該改走金鐘道、軍器廠街、告士打道、菲林明道、港灣道、杜老誌道、鴻興道、紅隧——於灣仔、銅鑼灣繞來繞去其實沒甚意思,不如藉機用103取代104也。又118或可改到長沙灣、美孚:直走長沙灣道、彌敦道、加士居道,大直路走,簡單得多也。914則理應改為走整段深旺道:倘走海壇街等內街,擺明緩慢又繞路也。
![]()  | 
| 以914而言,最理想當然是直走整段深旺道——大角咀一帶乘客大可步出深旺道乘坐914,影響有限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 | 
按凡此一個重要關鍵在於巴士線之定位:以馬鞍山為例,81C、87D、89D皆是馬鞍山出九龍,且中途理應盡量走高速,有多快就多快——倘像繞經沙田之類,違背路線之本意也。又如觀塘至新界之路線——指40、42C、74X、89之類,本是提供來往新界至觀塘之服務,路途遙遠,於觀塘一段選走全段觀塘道依筆者研究,僅需5-10分鐘,能說不是最合適乎?其中40經美孚、荔枝角論本質,違背路線之本意——服務荃灣、葵涌往返觀塘也;而藉74X輔助75X根本沒必要——75X客量未至於超負荷也。
或進一步說,同樣往返觀塘之38是該重新定位:最好是只到石梨貝、北葵涌也。而葵盛一段則在筆者看來不多客流:隨便找一條繁忙時間路線填補,比如40A之類也。
過海線方面比如118,理應定性為往返柴灣至整個西九龍——目前主要集中到旺角也。103本是針對半山,可是長期以來此一段需求不大:藉改為繞經灣仔北,除加快速度,亦藉灣仔北之客流幫補一下也。而914則藉減少一些繞路,以加快行車效率:定位為服務西九龍新區也。
![]()  | 
| 118之走線倘是僅直走長沙灣道、彌敦道、加士居道,是比現在者好——反正是特快,於擴大服務範圍時,走法理應簡單些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 | 
總言之就是要簡單直接:除具效率,清楚易明瞭也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