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

北區走法之新聯想

當梳理粉嶺、上水巴士線演變,究其實是有一走法理應走得通:大概是待至1988年後新運路啟用,由舊上水總站開出,直入新運路、粉嶺站、沙頭角公路、聯和墟、沙頭角公路、馬會道,然後入高速可也。舊上水總站位處今新運里,早已消失不見也。

如此一來光是由總站直入新運路到粉嶺,估計較比原來走線,少一半時間也——原來走法則是新豐路、寶運路、寶石湖路、馬會道、沙頭角公路、聯和墟、沙頭角公路、新運路、馬會道,得花不止半小時也。同時應當指出當年聯和墟總站位處沙頭角公路旁:經聯和墟時,光繞入此總站即夠也。

按當年粉嶺、上水之巴士線最大問題是太繞——單指北區一段路也。不能否認北區人口分散太過為主因:光聯和墟遠離粉嶺火車站,已夠嗆也。可是哪怕定線問題只是不為也非不能也,日後再要繞經華明村,亦抵消掉效果——與聯和墟雷同,華明村亦遠離粉嶺火車站也。

本質上粉嶺、上水之巴士線缺陷是先天性:人口分佈格局如此也。而且倘要重建整個北區,大工程也。

惟當然參考價值不是沒有:從效率角度看,上述聯想究其實是從276線啟發出來,蓋因276於上水一段於過上水廣場總站後,即沿新運路直入高速入元朗,沒分站也;相反方向則於高速入上水後,僅上水火車站一站,接著總站也。作如是走好處在於簡單直接:有效率得多也。尤其是276本身以其客源,只需針對上水:上水石湖墟僅火車站旁,夠集中也。

舊時北區人口不算太多又不集中,倘按276般走是不實際──隨著北區不斷發展,則另一回事也。

個人以為276背後理念套諸粉嶺並不合適(要兼顧聯和墟、華明村一邊),惟上水則可以:比如倘上水至觀塘,理應取道新運路、掃管埔路、粉嶺公路、吐露港公路、大老山公路、大老山隧道、觀塘道,反之亦然。此走法上水一段,僅上水廣場總站作一站,以便上下客,之後分站皆市區也。

其他市區線亦可如此類推:舉例入獅子山隧道,則是經新運路、掃管埔路、粉嶺公路、吐露港公路、沙田路、獅子山隧道,反之亦然也。

上水至荃灣原則上倒可以走新運路、掃管埔路、粉嶺公路、吐露港公路、大埔公路沙田段、城門隧道(反之亦然):然在筆者看來亦可使用三號幹線——具體是取道新運路、掃管埔路、新田公路、三號幹線、屯門公路(反之亦然)。而兩者比較,以後者在行車時間上稍佔優——直覺上已如此也。

再具體說北區巴士線該作何辦,筆者早已有述:《76K整頓與其他

北區舊時走法談:大抵由上水總站直入新運路到粉嶺也。究其實套諸今天非不可以,只是與過去不同者是:粉嶺人口已有相當數目,且分布比較廣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