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9月23日 星期六

東西鐵接駁線修正

倘以不開新線作前提,東、西鐵接駁巴士線,究其實亦有整頓之空間:在筆者看來於資源運用上,理應可以更好也。

1)K12延至太和:延長後太和方向於過八號花園後,走汀角路、大埔太和路、寶雅路;大埔墟站方向則走寶雅路、汀角路、安慈路、安祥路、太埔太和路、南運路。作如是辦是旨在使K12接駁空間更大:於太和站可轉K12,在大埔墟站亦可也。

2)K14改造:延至大埔工業村,來回程改走南運路、汀角路。這是基於大埔中心已有K12,K14乃轉換角色:專針對接駁工業村,尤其止至目前,根本就沒專門接駁服務也。

3)K17延至那打素醫院:醫院方向經南運路、安埔路、汀角路、頌雅路、全安路;大埔墟站方向則走全安路、頌雅路、南運路、安埔路、南運路。

作如是辦主要是基於富善本已有相當村齡,有空間擴大服務範圍,尤其屆時連富亨亦能到達──不止到醫院也。

4) K58修改路線:為配合Novo Land落成,把K58改經紫田路、欣寶路、鳴琴路,餘段則不變。改造同時提升K58至每天全日服務。

按目前亦有巴士線接駁西鐵站至Novo land,然在筆者看來只要改造K58,根本毋須這些路線:尤其是K58本身客量亦很差,乃藉服務新區,以注入一些潛力也。

5) K51、K53角色對調:具體說是,K51縮短至屯門站;而K53則延至富泰,富泰至屯門站一段,按原來K51走。這是出於兩線比較下,以K53區內線色彩較濃;而縮短後之K51,則可被視作鄉郊線辦也。

6)K74延至錦上路站:延長之,乃方便接駁錦上路站也。

當K12延至太和,一邊可接駁到太和,另一邊則大埔墟站也。(Gakei Lee圖片)

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

小欖深井路線重組

按舊時九巴有31A(深井←→石梨),為往返深井也:嚴格說來,後來只用34B服務深井,究其實頗馬虎。說好處,是路程短,相應不須用太多車;缺點則是服務範圍嫌不夠。尤其是自從深井有多個大型屋苑落成,巴士線出到葵涌,不會沒客也。

另一方面亦可善用小欖、深井兩個交匯處:毋須一條線全走青山公路(屯門至荃灣段),而是一條走深井,不用高速公路;一條用深井交匯處、一條小欖出入也。這是基於沿線亦有不少屋苑,巴士服務乃可仔細些也。

1)235、234B合併:成231 (深井←→安蔭),經和宜合道、昌榮路、青山公路荃灣段、青山公路油柑頭段、青山公路深井段。

按設計出231是旨在順便找235開刀:倘石梨貝至荃灣,根本僅31已夠。與此同時231故意不走屯門公路,目的是覆蓋油柑頭一段青山公路沿線:一如234B也。

2)234A、252合併:成252M(掃管笏←→葵芳南),經青山公路小欖段、青山公路青龍頭段、深井交匯處、屯門公路、青山公路荃灣段、葵涌道。

本身234A客量僅算平平,然勝在出市區較快捷。而252僅接駁屯門公路轉車站,亦嫌不夠喉:乾脆連青龍頭亦覆蓋也。

3)52X改用小欖交匯處入屯門公路:不再經深井也。

4)炮製出城巴730(豪景花園←→維港灣):取道青山公路青龍頭段、青山公路深井段、青山公路油柑頭段、海興路、荃灣路、長沙灣道、彌敦道、旺角道、西洋菜南街、亞皆老街(回程亞皆老街、新填地街、旺角道、彌敦道、長沙灣道)。

按藉開辦730是為求方便拆開52X之服務:屆時52X乃集中服務黃金海岸。與此同時亦當是讓城巴有一條荃灣線出市區——對九巴,可藉252與其他荃灣巴士線設轉乘,作補償也。

黃金海岸往返荃灣本已有61M:乃乾脆不變也。

5)縮短53路線:只到屯門公路轉車站,不再出荃灣也。

於用車上52X改用小欖交匯處出入後,估僅需17部車:餘下4部連同234A全線五部車,一併成252M車隊成員;而235、234B合併後,235車隊其中三部調往31,餘下5部與234B車隊,一併走231也。

小欖深井路線圖:圖中可見小欖交匯處有52X直出九龍;深井交匯處有252M;而231則由235演變而來,針對汀九一段青山公路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