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先這些路線皆由其他公司營辦。至1933年6月11日巴士專營權實施,才由中巴接手。本來兩線沒有編號,中巴接手後才有:連接跑馬地至上環者,稱1號線,而來往西環至銅鑼灣的,則稱5號線。在接手後幾年,中巴又於1937年7月1日開辦5A(跑馬地←→西環,經皇后大道東)。
1930年代中環碼頭,中巴巴士停在碼頭一旁。此巴士是行走1號線。在中巴未入主港島前,1號線是由其他人經營,至1933年才由中巴接手。(圖片來源:Uwants討論區) |
中巴服務在二次大戰時一直停頓,重光後因資源短缺,中巴只得4輛車可用。中巴乃先於1945年9月22日開辦一條線應急:銅鑼灣←→中環碼頭,途經怡和街、軒尼詩道、金鐘道,沒路線編號。不久其中一輛巴士報廢,中巴乃把路線分拆為兩條:一條為(跑馬地←→中環碼頭),僅用一部巴士;另一條為(銅鑼灣←→中環街市),用兩輛巴士行走。兩條線分別是後來1號線、5號線。
隨著中巴資源開始充裕,港島巴士線大致恢復,如5號線於1948年11月1日延長至堅尼地城。同年12月16日中巴恢復了5A。
本來像來往西環至中環的巴士線,路線與電車重疊。惟自二次大戰後,大量移民湧入香港,港島人口暴升,中巴遂不斷增班1、5、5A班次。如單是1號線,1950年,已由十五分鐘一班,增至五分鐘一班。同時中巴又開辦新線,計有1951年8月1日開辦的10(北角碼頭←→上環);1952年4月16日增設輔助線5B(大坑←→西環石塘咀),以疏導1、5客流,一直維持了八年。
六十年代中巴續有改動,如10號線於1956年3月1日延長至西環,總站在西營盤正街;1962年4月16日,5號線延長末班車至2:00 am由西環開出;1號線在五十年代多次修改跑馬地路線,終在1963年6月21日,跑馬地總站改設在跑馬地箕璉坊,直上跑馬地半山;1968年5月9日開辦5B(堅尼地城←→灣仔碼頭),取道灣仔的軒尼詩道。這條5B於1974年4月16日延長至銅鑼灣,銅鑼灣總站位於銅鑼灣的百德新街。
1968年中上環一帶,多部中巴途經,都是行走10號線。(圖片摘自1968年香港年報) |
中巴在經營西區巴士線有其哲學。由於西區有電車,中巴主力以遠離電車,而車程較長的路線作主力。10正符合條件。因是之故,5A、5B乃於1974年4月16日取消晚上服務,同年8月25日更取消假日服務。1980年5月1日中巴更加明確,把10定性為主力,並延長至堅尼地城;5號線改為只走平日,西區總站縮短至西營盤正街,變成輔助10。
當然中巴並非不重視西區巴士線,明確的證據是:1967年9月25日開辦10號線特別班次(中環←→北角),至1974年1月7日正名為10A;1974年4月16日開辦晨早巴士線5C(中環←→灣仔碼頭),取道灣仔軒尼詩道;1981年3月2日開辦10B,平日早上由北角開出單向往中環。至地鐵觀塘線通車,中巴於1980年2月12日開辦5M(堅尼地城←→金鐘地鐵站),接駁地鐵至西區。當地鐵港島線快將通車,1984年2月13日把5C、5M合併成新5C(灣仔碼頭←→堅尼地城),取道軒尼詩道。直到1986年5月23日地鐵港島線延長至上環,5C改稱5M。
自1970年代起中巴把資源集中在10號線。這是基於10號線途經的多非電車服務區域。圖為10號線於北角之總站。(圖片由David Little提供) |
自1985年地鐵港島線通車以降,中巴乘客量大跌一半,使中巴失去投資意欲;港島發展又開始飽和,尤以西區為甚。為重整資源,中巴乃於1988年8月16日把5M、10B合併成18(西環←→北角),取道灣仔告士打道。而10A則更不用說,1994年6月1日還縮減為只在平日早上由北角單向開出。至於用車,一般還是採用丹拿珍寶 (LF) 以至小型倫敦珍寶 (XF) ,如5、5A等。
自1985年地鐵港島線通車後,中巴對5、5B等線採放棄政策。在1990年代,5B更只用小型的倫敦珍寶行走,如圖。(圖片由[中華巴士紀念館]提供) |
1993年9月1日中巴一共有二十六條路線被削減,其中5、5A、5B等西區路線均由城巴接手。
通常新當家一入主都會有動作搞搞。而為擴充市場,城巴之作風比起七十年代時中巴,更加進取,更加主動,更加積極。由於5、5A不過途經灣仔最古舊的皇后大道東,城巴較側重途經軒尼詩道的5B。如在1995年,5B乃延長末班車至00:00am,再於1996年10月7日把往西環方向尾班車,延至2:40pm。而班次方面,還加密至兩分鐘一班,用車也以大型空調巴士為主。在九十年代末,5B全線已可載逾四、五百人。
1993年城巴剛接手5、5A、5B等線時,由於資源緊張,有時會採用舊款巴士服務。圖為行走5A的舊巴士,是香港不常見的利蘭亞特蘭大,也是來自外地的二手車。旁為5B全新空調巴士,足證5B在城巴時代已受器重。(圖片由Bobby Liu提供) |
至於5號線,要等到城巴接手後幾年才有變動。1996年12月9日,5號線延長回至堅尼地城,但早上仍只到西營盤。至1997年1月18日增設假日服務,假日全日到堅尼地城,但平日不變。
1998年中巴專營權結束,中巴餘下路線皆要轉手。此時中巴在西區,僅剩10、18兩線,其中10落入城巴手裡,而18則轉了給新巴。這次接手使城巴在西區市場佔有率,高達八成。由於5、5A、10路線大體重疊,如灣仔一段路,皆是取道皇后大道東。城巴因此於1999年8月22日重整三線──5由灣仔皇后大道東改經軒尼詩道,與5B組成聯合班次;5號線所有班次都到堅尼地城;5A(堅尼地城←→跑馬地)延長至摩星嶺,並改為每日全日服務。
於是西區巴士線演變,已大局已定,當中有一主要邏輯:西區路線擴張,主要是在五十年代港島人口大增之時。至後期西區老化,西區巴士線發展,也就停頓下來。而原有路線,來往中環、灣仔、銅鑼灣的人流,反而是最大客源。
西區巴士線個別介紹
作於2005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