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

香港巴士之出路(3)

除了重整資源和走低檔路線外,香港巴士也要採取「避重就輕」的策略。何謂「避重就輕」?在一些鐵路沿線,跟地鐵重疊的巴士線須減少資源,而遠離鐵路的地區,資源則相對要多些。因為是要避免與鐵路作正面對抗,減少浪費,筆者把這種取態稱「避重就輕」。

舉例黃大仙居民都知道地鐵直達黃大仙下村和彩虹村。可是整個黃大仙區有地鐵不直達者,如慈雲山。筆者發現慈雲山巴士線通常是很繞的。一條直達尖沙咀的5C要先繞路才到尖沙咀。反觀彩虹村的5號線卻沒有如何繞路。其實像5號線這類路線,值不值得投放資源跟地鐵鬥?甚至班次也不須太過頻密,因為客量早已受地鐵打擊。反而5C為何要一直繞下去?慈雲山沒有地鐵,正正最需要直接的巴士線來往尖沙咀。又如3C也是很繞的,但黃大仙下村的9號線卻不然。可否把9號線資源多撥給3C?3C也應否拉直路線?

類似黃大仙的情況都可作如是分析。香港有些巴士線並沒有考慮到跟鐵路重疊的問題,而一味落多些本跟鐵路鬥。這種惡性競爭對乘客有好處嗎?再進一步想,對巴士公司自己有好處嗎?反觀遠離鐵路的地方巴士線倘常繞來繞去,重整一下路線,把資源集中在這些地方,不是更有利嗎?

香港的巴士越來越受客觀環境的制肘,已不可能像七十年代般,每開一條線就必賺。由是者資源沒可能作無限擴充,因而適當分配資源,很重要。

懂得「避重就輕」,不作無謂的惡性競爭,不但不對巴士公司不利,相反還會有得著。

作於2008年下旬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