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

細論新巴十周年(8)

約在大半年前九巴一位董事宣佈辭職退休。宣佈期間他不忘批評政府興建太多鐵路,使巴士的存空間日窄,尤其是一些舊的發展區因人口沒增長,鐵路一通車,巴士的客量流失就很明顯。

這位董事作如是說,當然是從巴士公司自身立場看。可是他後面提到──舊發展區人口缺增長下被鐵路搶客,則某程度反映九巴,已洞悉了目前香港巴士的困境。現在新發展區開拓日少,舊區被鐵路搶客,根本就不可能靠新區的客源填補。以往市區地鐵通車也搶過九巴客,但九巴不用面對困境,因為還有新界的新市鎮。新界人口的增加,已足以填補市區客流的流失,所以在九十年代,我們可看到很多新款巴士,都多數被調入行走新界。

但到了九七年以後,情形就不同了。新界的新市鎮陸續有鐵路通車,如地鐵東涌線、將軍澳線、西鐵、馬鐵,日後還有南環線、北環線、沙中線的興建。鐵路網絡覆蓋面只會越來越廣。而這些新市鎮除少數的之外,都開始出現老化。如屯門據說現在有三分一人口是老人家。人口缺乏增長,鐵路一旦搶客,九巴所面對的困難,已是顯而易見。

這情形即算在港島也如是,而且還早已經出現。八十年代地鐵港島線通車,之所以使中巴乘客流量下跌逾半,根本原因是港島在八十年代以後,已越來越少新發展區。舊區既然人口老化,乏空間開拓新客源,而把寄望放在新發展區,又越來越行不通,中巴就只能越來越消極,不再像七十年代般大灑金錢購買新車。

因而新巴的困難是由來有自的。


有句諺語,曰:「當風來得強勁時,風吹起來,就連雞也會飛起來。」巴士公司本來是一隻雞,遇上香港經濟起飛的強風,當然會輕易崛起。現在這隻「雞」所面對的,就是缺少香港經濟起飛的強風。

作於2008年下旬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