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7月13日 星期三

說新巴終成過去式

新巴、城巴正式宣告合併,算是一個了結,亦是合理作法:事實是看不到繼續分開,會有什麼好處也。

或問何以合併後是城巴而非新巴?大概是新巴此一招牌,相應形象平平,不像城巴經營老到,且又服務幾十年,比較深入民心:至少從品牌效果看,的確如是也。很易理解而已:新巴極其量廿多年,而城巴少說四十多年。儘管四十多年亦不算什麼,城巴欲把自己標榜為老字號,非沒說服力也:未有專利線前,靠海洋公園專線發跡也。

故倘兩者相互競爭,按其實不太公平:新丁能與老手比乎?城巴與中巴鬥則有得說:彼此本來互相熟悉,且亦清楚乘客需要。或說中巴晚年越做越灰,至少與城巴比,尚可稱為選擇:中巴「熱狗」與城巴空調也。

甚至很多路線不計過海,新巴是不如城巴:最好賺頭者大多落在城巴手中,而新巴那些雞肋,要改動以提振客量,大不易也。何況尚要考慮新巴,一貫經營能力較差:倘一改線改到客量流失,得不償失,奇怪事也。

難以改善營運之路線有哪些:比如83——柴灣至西灣河倘非接駁渡輪,沒意思也,且渡輪早已式微也;又如21、721——太古城至中環與地鐵平行,先天不良,且太古城居民經濟條件好也。再如88、781這些,僅服務一個舊屋村,要有作為,難於登天也。

按新巴最致命弱點在於一接手是,乃新成立公司,缺乏營運經驗,導致倘與對手競爭,不易有效應對也:以將軍澳南路線計,路線編排與九巴比,差天共地也。當一開壞頭,要扭轉形象,難乎其難也:品牌形象受損也。

當然事過境遷,環境早已有異:倘引進另外競爭,作法之一是找九巴,接手少量港島路線:路線編號曰「HK1」、「HK2」、「HK3」、「HK4」之類。關於削哪幾條港島線,筆者之前已有述——參見《九巴港島路線》。

引進其他新公司亦可以,然最好批新界路線——配合新界北商業區也。(見《新界北巴士線編排》)

至於新、城合併後路線如何重組,參見:《新城合併路線重組(1)》、《新城合併路線重組(2)》、《新城合併路線重組(3)》、《新城合併路線重組(4)》、《新城合併路線重組(5)》、《新城合併路線重組(6)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