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yond 《農民》 | |
曲:黃家駒 | 詞:劉卓輝 |
忘掉遠方是否可有出路 | 忘掉夜裡月黑風高 |
踏雪過山雙腳雖漸老 | 但靠兩手一切達到 |
* 見面再喝到了薰醉 | 風雨中細說到心裡 |
是與非過眼似煙吹 | 笑淚滲進了老井裡 |
上路對唱過客鄉里 | 春與秋撒滿了希冀 |
夏與冬看透了生死 | 世代輩輩永遠緊記 |
忘掉世間萬千廣闊土地 | 忘掉命裡是否悲與喜 |
霧里看花一生走萬里 | 但已了解不變道理 |
一天加一天 | 每分耕種 汗與血 |
粒粒皆辛酸 | 永不改變 人定勝天 |
(REPEAT *) |
這是Beyond一首不算著名的歌曲,從歌詞看有一種山區氣息,但何以提及此歌?筆者其實是藉這首歌中「踏雪過山雙腳雖漸老」一句,帶出本篇焦點──51(錦田←→荃灣碼頭)以及大帽山。
大帽山在全世界而言,非最高之山脈,卻是全港最高──957米;全山人口稀少,僅於川龍、荃灣山腳,有零星之村落。因大帽山地勢險要,二次大戰前,並無道路連接此山。而荃錦公路興建,則是五十年代後之事。
早在1950年代,駐港英軍已在大帽山山腳下,興建石崗軍營。其時由石崗出市區,要先取道錦田入元朗,沿青山公路經元朗、屯門、荃灣,才到九龍。因路途遙遠,駐港英軍乃於1951年,安排皇家工程隊(Royal Engineers)建築荃錦公路,並於1952年通車。早期荃錦公路只限軍事用途,純粹讓英兵進出,不許民用。
然荃錦公路本身連接荃灣至元朗,而當時由元朗至荃灣,倘取道青山公路,至少要80分鐘;然倘利用荃錦公路,則只需50分鐘。當時港英政府正計劃發展新界,乃向英軍建議荃錦公路民用化。最後協議達成,由1961年5月25日起,開放荃錦公路予民用車輛。
配合荃錦公路開放,九巴於1961年6月24日開辦26(佐敦道碼頭←→元朗),為半直通路線,在荔枝角至錦田間,僅有荃灣市中心和大帽山兩個分站,路線途經:
26為51前身,當時新界總站是在元朗市,而九龍總站則是佐敦道碼頭。(圖片來源:明信片) |
1973年7月16日九巴重整新界路線編號,26於當日改稱51,並縮短至大角咀碼頭。
本身51乃取道荃錦公路,而理論上看,來往九龍和元朗,荃錦公路,乃最直接途徑。然而荃錦公路卻非一條好走之路,除路段陡峭外,又彎多路窄,故九巴一直只用單層巴士行走51。而不止此也,其時九巴一眾雙層巴士,竟沒有一款有能力攀上荃錦公路,尤其在滿載時為甚。
當時為應付需求,51已不斷加班。儘管如此,沿線分站,依然難以上車。七十年代時有統計,51中午時段在錦田分站,往元朗方向巴士載客率,已達130%;早上7-8時往九龍方向,上到大帽山時載客率,亦高達115%。由此可見,當年51客量已告飽和。
51在七十年代仍是直達九龍,但總站已改設在大角咀碼頭。附圖乃51巴士,屬亞比安單層。背景則是元朗市中心。(圖片由Anthony Yao提供,攝於1976年) |
既然加班也應付不了,縮短路線,應是唯一辦法。適逢1982年5月地鐵荃灣線通車,51乃於該年5月16日縮短至荃灣地鐵站,改稱51M;同日開辦68M(元朗西←→荃灣地鐵站),藉此分擔51M客源。隨後因元朗已有68M,51M乃於1983年4月17日再縮短至錦田,又於1984年12月16日遷往荃灣碼頭,編號改回51。
藉不斷分散客源,51M需求,已得到舒緩。然舊有單層巴士,車齡漸高,已不能多走幾年。而偏偏九巴車隊中,單層巴士所餘無幾。於是九巴開始研究,派雙層巴士行走荃錦公路。九巴安排一部都城嘉慕9.7米,換上康明斯280匹馬力引擎,加設手動減速器,最後,測試成功!
因荃錦公路陡峭,以往51一直都只用單層巴士。1990年代,九巴改裝部分都城嘉慕9.7米之引擎,才使雙層巴士能真正駛上大帽山。圖為51錦田總站。前面一部都城巴士屬早期版本,後兩部則是爬山版。爬山版與早期版本不同在於:爬山版是設有通風設備。(圖片由[中華巴士紀念館]提供) |
隨後九巴購買八輛爬山版都城嘉慕9.7米(M81-M88),於1989年3月18日行走51。8部巴士皆屬兩車軸設計,配置康明斯引擎,並有通風設備。由於荃錦公路路面太陡峭,為安全起見,只設三人企位。
儘管八部爬山版巴士表現不俗,惟長時間行走荃錦公路,機件亦漸現損耗。九巴遂於九十年代中,把八部車調走,並把一批早期購入之同款巴士,換上康明斯引擎,行走51。這批改裝過的巴士,也是只設三人企位,配備手動減速器。與前任一樣,這批都城巴士長期穿梭大帽山,引擎亦常有損耗,其中有兩、三部,甚至要提早退役。
於1990年代中旬,九巴找來一批較舊之都城嘉慕9.7米改裝,行走大帽山。圖片攝於1998年,其時適值51臨全空調化前夕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 |
在九十年代,都城嘉慕9.7米,一直是51主力,惟這些巴士車齡,隨著日子消逝,愈來愈高,再改裝,會不合成本效益。故九巴再改裝兩輛丹尼士飛鏢(AA)單層,加上手動減速器,於1996年1月15日起,以空調巴士身份行走51。
由於沒合適雙層巴士行走荃錦公路,加以三號幹線通車,需求減少,51於1990年代末以後,再用回單層巴士。(圖片由Bobby Liu提供) |
或問,用單層巴士取代雙層巴士,能否應付需求?
從用到雙層巴士看,很難想像可以。但實際之答案:行!蓋因兩年後三號幹線通車,荃錦公路作用大減。九巴乃開始重整元朗對外線,除把68M等線改經三號幹線,還打算把51改為(上村←→荃灣碼頭),不經荃錦公路,改經三號幹線。
然則作如是辦固然行不通,蓋因荃錦公路根本就僅51行走,起碼就算51改經三號幹線,亦要開辦新線取代。九巴於是改變計劃,在1998年10月19日開辦251M(錦田←→青衣地鐵站),途經三號幹線。至於51則不變,但改為全線用AA掛帥。由於分流後,來往錦田至市區已可乘251M,51客量大減,淪為一條郊遊線,連班次,亦要削至二十分鐘一班。
現時51路線大體不變,但已少有乘客坐足全程,一般是大帽山遊人乘坐。因此等遊人僅假日才多,51於平日,也可吉車遊街。51往日高客量之日子,終告隨風而逝也。
作於2004年,於2008年、2010年修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