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

西貢巴士線個別介紹

91 彩虹←→清水灣

91是服務清水灣道沿線(不計西貢公路交界至九龍一段)之巴士線。此一帶聚落稀疏,然海灘眾多,每逢夏季,泳客例必大增。除此以外,尚有部分海灣以海魚養殖知名,比如布袋澳。

清水灣道早於1932年由駐港英軍建造,起先僅是軍用,至二次大戰後,才開放為民用。

1948年九巴開辦21(九龍城←→大澳門),取道清水灣道往返九龍,終站是大澳門,未深入清水灣。21及後於1955年11月1日延至九龍城碼頭,總站原先在馬頭圍道附近,至1956年7月4日碼頭總站正式啟用時,才遷往

六七暴動時21曾停駛三個月,然暴動後重開之時,卻縮短至彩虹。自此路線大體已定。

1973年7月16日因應九巴重組新界路線編號,21乃改稱91。由於清水灣為游泳熱點,91每當夏季假日,客量會激增數倍,故91在改編號當日,實施假日收費,比平日為高(此安排於1980年2月3日取消)。而至於91拉長到清水灣,則是於1981年8月15日後之事

因屬郊區線,九巴一直是用單層亞比安服務91;直到1981年左右,九巴開始派出丹尼士喝采型掛帥91。

91主要行走清水灣一帶,但深入清水灣,則要待至1981年。(圖片由Mega Anorak提供)

由於清水灣道一帶,數十年來都沒甚開發,又以小村居多,加以鄉村人口減少,91之客量,純是靠郊遊乘客支撐。至1991年科技大學啟用,91於該年7月22日繞經,才拓寬了另一客源。然論班次,直至1999年,也僅12-20分鐘一班。

91之清水灣總站多年來一直不變,甚至連總站設施亦如是。(圖片由Donald MacRae提供)

由於清水灣道(尤指大澳門一邊)路面較窄,即使1999年丹尼士喝采型行將就木,也不過使用兩軸短身巴士客串。而空調巴士,則於1996年4月16日已告加入,也是短車身一款。

隨著兩軸短身巴士一一退役,到2001年9月16日,91宣告全空調化。

一般來說在加入空調巴士時,91通常都是用短車,即使泳季時臨時加班,也如是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92 彩虹←→西貢

91固然是西貢巴士線,然西貢之中心是西貢墟,故實際前往西貢者,乃92。

「西貢墟」顧名思義,是西貢之墟集,舊時是讓西貢各村村民,把漁獲、農獲到此買賣。因西貢公路是於二次大戰時興建,首條西貢墟巴士線,也與91一樣,要到戰後才出現。

1948年九巴開辦22(九龍城←→西貢),取道西貢公路、清水灣道進出,西貢總站位處西貢墟22不久於1955年11月1日延至九龍城碼頭,起先以馬頭圍道附近作總站,到九龍城碼頭1956年7月4日啟用後才遷往

六七暴動時22曾一度停駛,到重開後,總站卻縮短至彩虹,惟路線也因此定型。

22在1973年7月16日九巴重組新界路線編號中改稱作92。由於西貢乃郊遊熱點,在改編號當日92,還實施假日收費,比平日為高(此安排於1980年2月3日取消)。固然乘坐92者,許多是郊遊客,但更多是西貢鄉民,蓋因92,一直是西貢唯一出九龍之巴士線。然西貢公路、清水灣道基本是山路,早期92用車,大抵是單層亞比安。到八十年代丹尼士喝采型引進,92乃成為此款巴士之天下。

九十年代九巴引進空調巴士,考慮到西貢公路路面,九巴特意買進短身空調巴士,並於1994年10月17日派出行走92。

來往西貢墟之92,長期是西貢對外命脈。附圖乃92巴士於西貢墟總站,用車皆丹尼士喝采型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1999年丹尼士喝采型行將就木,92乃改用其他車款取代。此時西貢公路部分路面已擴闊,92不時有11米巴士行走。可是整體上11米巴士行走時,始終不太靈活。同時居於西貢之鄉民,亦越來越多遷離,鄉民數目急降,故92客量在廿一世紀後,乃不及以前。1997年時92平日是5分鐘一班,以對外線來說相當頻密,然到2002年後,僅10分鐘一班。其時92車隊大多是空調巴士,至地鐵將軍澳線通車,92乃於2002年9月16日全空調化。

圖片攝於2002年,92空調巴士於西貢墟總站。此總站於1980年代啟用,毗鄰西貢碼頭,位置多年不變。(圖片由York Wang提供)

93、94、99

一直以來西貢,有不少小村分佈於沿岸。此等小村居民習慣上,都會把自家農作物,拿到西貢墟售賣,故來往西貢墟人流,素有一定數目。

六十年代大網仔路局部建成,1961年8月5日九巴乃開辦28(西貢←→大網仔)。至1973年7月16日九巴重組路線編號,改稱93。時大網仔路僅到大網仔,93路線大抵是由西貢開出,沿大網仔路抵達盡頭(今盡頭仍在)。

七十年代西貢東有萬宜水庫建造,大網仔路因而延長至西貢東西,同時也建好北潭路、西沙路。1978年4月3日乃有個影響深遠之改動:93分拆成兩條線:94(西貢←→黃石碼頭)、99(西貢←→泥涌)94來往西貢東,途經大網仔路、北潭路,往黃石碼頭(街渡碼頭一個,有船來往塔門島);而99則是取道西沙路往泥涌(當時泥涌總站是西沙路盡頭)。兩線雖乃郊區線,尚有些特點一提:

  • 互相對調運作:簡單說,當99由泥涌返回西貢總站,巴士會改行94,並於每小時00分開出;而94於黃石碼頭,每小時開35分班次,返回西貢時會改行99。
  • 班次疏落:一般而言94是一小時一班,而99則最疏達兩小時一班,最密也要四十五分鐘一班。如此疏落,主因是94、99,皆是來往人口稀少之鄉村,特別是自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後,鄉郊人口大減,需求也因而大降。
  • 用車針對對調運作:94、99原先採用單層巴士,也用過丹尼士喝采型。九十年代中旬,九巴車隊由手動攪動牌換作路線膠版,惟當時有三部車因車身結構而轉不到,那是配ECW車身的利蘭奧林比安10.6米(BL1-BL3)。由於94、99常要對調,不適合採用膠版顯示路線,九巴乃把此三部車調行94、99。

附圖乃配ECW車身之利蘭奧林比安10.6米巴士,九十年代是94、99主力車隊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因94、99屬郊區線,在空調巴士引進時,要到1994年5月16日,才派出一部行走94,但不與99互調。此時BL1-BL3車齡已達十五年,1999年退役後,乃改派其他車款取代。因94、99運作特性,當94、99於2003年5月17日全空調化時,兩線乃採用配備電子路線牌之巴士行走,方便轉換編號。

89R、289R、299

地理上新界有一區是接近西貢,那就是沙田。今日連接沙田至西貢者乃299(沙田市中心←→西貢),惟非首先連接,蓋因299出現,乃牽涉一條已取消之路線──89R。

話說於七十年代,港英政府已於西貢大網仔,興建一條路接入泥涌。至八十年代末,沙田發展擴充至馬鞍山,而馬鞍山與同屬西貢的泥涌,相當接近。在地緣因素下,港英政府把原本只到泥涌的西沙路,向西延至馬鞍山,並於1988年11月通車。

就在通車時,九巴於1988年11月12日開辦假日線89R(沙田市中心←→西貢),取道西沙路往返。兩年後九巴又於1990年6月16日開辦299,每日全日服務,但路線與89R一樣。

儘管如此,89R、299也有些分別:89R收費是按假日路線來搞,299則屬豪華巴士線。兩者收費水平,皆高於一般巴士線,然相差也頗大──以1990年來說,299收費是八元,而89R只收四元五角,相差近一倍。由於本身89R並不像299般每日全日行走,而九巴較屬意299多於89R,最終89R乃於1994年7月10日下馬,全由299取代。

299起先採用單層巴士。由於每當假期,不少299乘客是到西貢郊野公園,故九巴於1995年4月9日開辦289R(沙田市中心←→北潭涌),屬假日線,沙田至西沙路一段,路線與299相同,然過西沙路後,與299分道揚鑣,直達北潭涌。不過不少往西貢郊遊的人,都有一個習慣:先在西貢墟買東西,才前往北潭涌郊遊。289R就是因為如此慘痛無比,於2000年12月10日下馬收場

299是為配合西沙路通車開辦,經過時間考驗,已成皇者。(圖片由Bobby Liu提供)

時至今日,299已是來往沙田至西貢之皇牌,整個新界東來往西貢,已是299世界,因此299早在1997年改派雙層巴士行走,以應付需求。

93R、95R、96R

西貢半島大部份用地,都是郊野公園,每逢假日,有不少人前往。郊遊風氣在六十年代已很盛行,至七十年代,港英政府把西貢劃作郊野公園,使西貢變成郊遊熱點。

乃因此,九巴於1975年10月開辦假日線293(九龍城碼頭←→大網仔),只走冬季假日,以豪華巴士掛帥。其路線如下:

太子道東、清水灣道、西貢公路、大網仔路

1982年1月3日九巴又開辦兩條郊遊線──93R(彩虹←→北潭涌)、95R(北潭涌←→海下),均在假日行走,但全年假日通行。此時地鐵已通車,市區乘客已可以由彩虹轉乘93R入北潭涌,故兩個月後,293在1982年3月14日服務最後一天,不再服務。

基本上93R路線除不入九龍城外,大致與293相若,具體如下:

清水灣道、西貢公路、大網仔路

95R則更簡單,是取道大網仔路、北潭路往返。至1983年10月30日,95R總站由海下,遷往黃石碼頭

1983年丹尼士喝采型行走93R。93R主力行走市區至西貢郊野公園,但只到北潭涌,未入黃石碼頭。(圖片由John Law提供)

儘管93R是由九龍直達北潭涌,往西貢郊遊者,非個個只到北潭涌,而是北潭涌更深入地段,比如黃石碼頭。惟由九龍往黃石碼頭,是需先乘93R轉95R,不但對乘客不便,對九巴運作也不便。

故到1990年8月5日,九巴合併93R、95R,成一條新線96R(彩虹←→黃石碼頭),全程收費則按93R、95R全程車資加起來收。其具體路線如下:

清水灣道、西貢公路、大網仔路、北潭路

西貢東純屬郊野,平日和假日客量,天淵之別,而96R則在假日行走,方便市區居民一程車直達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西貢東郊野公園,整體人煙稀少,來往此地者,通常以遊人居多,故96R通常只走假日,惟客量亦佳,比如黃昏時段出九龍方向,一般都要企人。惟亦有人會先到西貢墟購物,才入北潭涌,故仍有人選擇先乘92,然後轉94。

96R是於1996年9月8日加入空調巴士。因北潭路路面限制,96R車隊不論是空調或非空調,悉數是短車身巴士,如丹尼士喝采型,且一走很多年;其後又有兩軸短身巴士替代。而即使到2003年5月18日全空調化,96R派車仍是短車。

792(西貢←→調景嶺地鐵站)

按官方地區劃分,西貢區除西貢墟、清水灣、郊野公園外,尚包括將軍澳。惟一直以來,將軍澳之發展,與西貢,完全扯不上邊,頂多是巴士線,一樣以9字頭作編號(93、95、98等)。加以西貢人口不多,儘管八十年代末,已有專線小巴連接將軍澳至西貢,來往西貢至將軍澳,需求一直不大。

至新巴在1999年進軍將軍澳,情形有點不同,蓋因新巴認為在地鐵將軍澳線通車後,由將軍澳各地鐵站來往西貢,會有需求,故構思出792,並於2001年6月18日開辦。其路線大致如下:

坑口道、清水灣道、西貢公路

原本792只走平日早上,為吸納遊人,792乃於2001年7月22日,加設假日全日服務。同時新巴還為西貢巴士線帶來另一突破,那就是792全線採用12米巴士掛帥──此舉明顯沒從行車安全著眼,純粹為求「出位」。2002年8月18日配合將軍澳地鐵通車,792乃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,並改稱792M。

792即今日792M,儘管是唯一來往西貢至將軍澳之巴士線,然來往兩地根本需求有限,故客量自不佳。(圖片由York Wang提供)

開辦792確實是突破,惟也暴露新巴一個弱點──缺乏經驗,蓋因一來西貢純是郊區,假日才有需求;二來將軍澳僅是純住宅區;三來接駁地鐵以由彩虹轉車方便,反而倘由將軍澳地鐵站轉乘,麻煩得多。因之除假日有一些將軍澳居民乘792到西貢遊玩外,792客量,整體低落。即使到地鐵將軍澳線通車,新巴如意算盤,一直未有打響。何況西貢公路本身斜路多,急彎多,且闊度不足,新巴竟派12米巴士行792,根本是妄顧實際。

698R、T6

此兩線同是服務西貢,但甚為古怪,蓋因皆是來往西貢至港島。倘單從路線看,根本看不出有何原因支持698R、T6開辦。或問:開辦如此怪線,何也?

698R(小西灣←→北潭涌)、T6(石排灣←→北潭涌)其實是在《2003-04年度路線發展計劃》中由政府構思出來的路線,構思時是稱395、396,經過招標,395由城巴取得專營權,改名為698R;而396則由九巴取得,改稱T6。兩線均於2003年6月15日投入服務,只於假日上、下午單向行走。

筆者未親眼目睹698R、T6真正客量,但據悉相當差勁。此非怪事也:以兩邊位置衡量,港島居民每逢假日,有很多消閒娛樂選擇,要郊遊的,港島也有不少郊野公園,去西貢,都不會常常前往。客量之欠佳,正好反映出由政府搞「命令經濟」,必是失敗的多,成功的少;擾民的多,利民的少。


回到《橫越長岸》

作於2004年,於2006年修正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