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在七十年代,當時香港經濟條件還不很好,不少地區尤其是九龍,不過是公屋、寮屋、工廠區之類。但同時間也有一些較高級之地方,比如美孚新村,又或者九龍塘等等。這些居民都有自己的汽車。與此同時來往啟德機場,也少不免需要巴士服務。然而以當時經濟環境,出入機場者,都是富裕者居多。倘要吸引此等人群,總不能靠那些諸如丹拿CVG、亞比安單層之類巴士,蓋因這些車型整體略顯粗糙。於是乎,就需要設計出另一種服務,以針對富裕的人群。
1975年2月1日,九巴就開辦了一條206(美孚←→尖沙咀碼頭),取道與6號線相類近的路線往返。倘生動些形容,206實質是6號線之豪華版本,收費大約一元──以當年物價水平看,不算廉宜。而尖沙咀碼頭總站,大抵是設於今日文化中心現址。
到了1975年2月17日,九巴新增幾條豪華路線,其中兩條是來往啟德機場,稱200(啟德機場←→中環)和201(啟德機場←→尖沙咀),主要是連接機場至市區心臟地帶;另外幾條分別為202(又一村←→尖沙咀碼頭)、207(尖沙咀碼頭←→畢架山)、208(尖沙咀碼頭←→廣播道)。在開辦前九巴已經把路線安排一一草擬好,然後乃分階段投入服務。
豪華巴士路線(1975年開辦) | |||
編號 | 起訖點 | 開辦日期 | 路線 |
200 | 啟德機場←→中環 | 1975年2月17日 | 漆咸道北、紅隧、告士打道 |
201 | 啟德機場←→尖沙咀碼頭 | 1975年2月17日 | 漆咸道北、漆咸道南 |
202 | 又一村←→尖沙咀碼頭 | 1975年2月17日 | 達之路、大坑東、太子、彌敦道、梳士巴利道 |
204 | 美孚←→觀塘裕民坊 | 1975年6月9日 | 長沙灣道、南昌街、歌和老街、聯合道、橫頭磡、龍翔道、觀塘道 |
205 | 尖沙咀碼頭←→彩虹 | 1975年6月9日 | 梳士巴利道、漆咸道南、漆咸道北、馬頭圍道、馬頭涌道、太子道 |
206 | 尖沙咀碼頭←→美孚 | 1976年9月1日 | 梳士巴利道、彌敦道、長沙灣道 |
207 | 尖沙咀碼頭←→筆架山 | 1975年2月17日 | 梳士巴利道、彌敦道、窩打老道、歌和老街 |
208 | 尖沙咀碼頭←→廣播道 | 1975年2月17日 | 梳士巴利道、彌敦道、窩打老道、九龍塘內街、聯合道、廣播道 |
209 | 尖沙咀碼頭←→彩虹 | 1975年2月17日 | 梳士巴利道、彌敦道、旺角、亞皆老街、太子道東、彩虹道 |
210 | 尖沙咀碼頭←→郝德傑道 | 1975年2月17日 | 梳士巴利道、彌敦道、大埔道 |
212 | 紅磡火車站←→美孚 | 1975年2月17日 | 紅磡、漆咸道北、馬頭圍道、馬頭涌道、九龍城迴旋處、亞皆老街、彌敦道、長沙灣道 |
大抵這些豪華路線,部分根本是原來常規路線之豪華版。比如,206走法就與6號線差不多;209路線則與9號線一樣,途經旺角入尖沙咀碼頭;而205則與5號線差不多,而此條205,只開辦不久,就在1975年9月23日取消。
當時九巴訂購了一批豪華車身之亞比安55型單層,專門行走這些路線。這些巴士皆是具備高背座椅,只是沒有空調設備。倘用今日角度看,固然不合常理,但考慮到在1970年代,空調設備尚未特別普及,如此安排,無可厚非。
1970年代九巴豪華巴士,屬亞比安型號,配以豪華巴士車身。留意其座位,屬高背座椅,但卻沒有空調。 (圖片由C.W. Davison提供) |
到1976年九巴再增加幾條豪華巴士線,分別是203(北慈雲山←→尖沙咀碼頭)、211(觀塘裕民坊←→尖沙咀碼頭)、216(美孚←→尖沙咀碼頭)。
豪華巴士路線(1976年開辦) | |||
編號 | 起訖點 | 開辦日期 | 路線 |
203 | 北慈雲山←→尖沙咀碼頭 | 1976年9月1日 | 梳士巴利道、漆咸道南、漆咸道北、馬頭圍道、馬頭涌道、太子道東、彩虹道 |
211 | 觀塘裕民坊←→尖沙咀碼頭 | 1976年9月23日 | 梳士巴利道、漆咸道南、漆咸道北、馬頭圍道、馬頭涌道、太子道東、觀塘道、牛頭角道 |
216 | 美孚←→尖沙咀碼頭 | 1975年2月17日 | 荔枝角道、塘尾道、渡船街、廣東道 |
這些路線在隨後時間也有改動,舉例在地鐵建造工程期間,曾作過不同程度之改道;1976年4月15日,212併入216,使216變成(紅磡火車站←→美孚),經梳士巴利道、彌敦道;1976年9月1日,209延長至牛頭角;其後209又於1980年7月28日改往順利。
1978年,九巴在今日力寶太陽廣場現址,興建了豪華巴士總站;到1978年10月2日,所有以尖沙咀碼頭作總站之豪華路線,皆搬到該處。
論客量這些豪華巴士線,當然不及常規路線諸如1、2、5、6等等。這是因為其時香港人經濟水平,不能與後期相比,何況豪華巴士之定位,本非疏導乘客(否則收費不會遠高於常規路線)。之不過以豪華服務衡量,這些豪華線都有個問題,就是沒有空調。雖說空調在七十年代屬奢侈事物,但倘附設空調之交通一旦出現,又會如何?
果不其然,1980年起地鐵分階級通車,因為地鐵附帶空調設備,這些豪華巴士頓時顯得尷尬。當時九巴開始有空調巴士,但純粹試驗,未到落實階段。加以這些路線非具疏導功能,在無計可施下,這些豪華路線,大多都相繼取消。
早在1980年10月20日,就有203率先取消;在1982年,九巴前後大量取消這些豪華路線,依次為211(1982年2月28日取消)、204(1982年3月1日取消)、202(1982年3月28日取消)、216(1982年5月16日取消)、206(1982年6月20日取消)、209(1982年10月26日取消);迄至1983年,又取消了210(1983年6月15日取消)、207(1983年6月16日取消)。及後只有208,以及200、201兩條機場線保留了下來。
A1是在1975年以201之名義開辦,在豪華巴士線大量取消之時,仍獲保留,並於1986年改稱A1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 |
因為大量豪華路線取消,原來進駐在尖沙咀總站之路線,大幅地減少,故在1985年9月28日,201、208總站遷往尖沙咀東(原總站後期興建了力寶太陽廣場);1986年11月6日,200分拆出A2(啟德機場←→中環)和A3(啟德機場←→銅鑼灣),同日起201改稱A1。此時這幾條線連同208,都在這個時候改用了單層空調巴士行走。
1990年5月31日,九巴開辦了203(又一村←→尖沙咀東),路線與舊時的202相同,也是取道彌敦道。新203與202不同的是,203是採用單層空調巴士服務,但收費水平則一樣屬豪華巴士級別。
在啟德機場搬往大嶼山之時,原來之A1、A2、A3這些,都相繼取消。自此豪華巴士路線,就只剩下203、208。
作於2007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