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

過海風流(2)~~過海隧巴演義──東隧篇

香港過海隧道以紅隧最具歷史,惟紅隧車流在八十年代,已日趨繁忙,日間幾乎沒時段不塞車。對此問題,港英政府乃以分流方法解決,興建了東區海底隧道,於1989年9月22日通車。

跟紅隧一樣,東隧巴士線也是東隧通車後數日,才投入服務,但其發展脈絡,跟紅隧很不同──東隧本身連接東九龍至港島東區,而港島東區,並非市區心臟,與最接近之心臟地帶──銅鑼灣,也有一段距離。故在東隧啟用時,東隧巴士線,也是按地理因素開辦。而最先投入服務者,則有兩條線,正是很好反映:

東隧首兩條巴士線
編號開辦日期起迄點路線
6011989年9月22日秀茂坪←→金鐘秀茂坪,觀塘道,鯉魚門道,東隧,東區走廊,英皇道,怡和街,軒尼詩道
6061989年9月22日 彩雲←→小西灣彩雲,九龍灣,牛頭角道,鯉魚門道,東隧,英皇道,筲箕灣道,柴灣道



由於東隧始終位處市區邊緣,倘來往對岸心臟地帶,如由尖沙咀到銅鑼灣,取道東隧實為繞路。順理成章,後期東隧巴士線,也是按地理因素而開辦。最先一條乃690(寶琳←→中環),於1990年8月13日開辦,由將軍澳經東隧、東區走廊入中環。因將軍澳位處東九龍隔鄰,690當然取道東隧過海。至於觀塘一邊,前往銅鑼灣、灣仔、中環這些港島心臟地帶,以東隧行走也算快捷。九巴乃於1994年6月30日開辦603(藍田←→中環),經油塘入東隧過海,後沿東區走廊直達中環。

及後一些東隧路線,港島也是到商業中心區居多,即中環、灣仔、銅鑼灣。至於對岸則不但包括觀塘、牛頭角,也包括將軍澳、馬鞍山等等。當中有些,更是由紅隧線轉過來:

  • 619(順利←→中環)──此線原屬119,早在東隧通車前已開辦,東隧通車後數年,才於1995年1月16日改道。
  • 641(啟業←→中環)──此線原屬141,東隧通車前已開辦,至1993年3月15日才改道,為正宗特快線。
後期開辦的東隧巴士線
編號開辦日期起迄點路線
6031994年1月28日藍田←→中環藍田,油塘,鯉魚門道,東隧,東區走廊,告士打道,干諾道中
6801992年7月6日馬鞍山(利安村)←→中環利安,新港城,恆安,亞公角街,沙田第一城,大老山隧道,觀塘繞道,東隧,東區走廊,英皇道,怡和街,金鐘道,德輔道中
6911993年11月21日坑口←→中環坑口,寶琳,將軍澳隧道,鯉魚門道,東隧,東區走廊,英皇道,怡和街,金鐘道,德輔道中
6811995年12月6日 馬鞍山(新港城)←→中環新港城,恆安,馬鞍山道,大老山隧道,觀塘繞道,東隧,東區走廊,告士打道,干諾道中
6931998年11月25日尚德←→中環尚德,將軍澳隧道,鯉魚門道,東隧,東區走廊,英皇道,告士打道,干諾道中
6941998年11月9日尚德←→柴灣(東)尚德,坑口,寶琳,將軍澳隧道,東隧,東區走廊,英皇道,筲箕灣道,柴灣道
6822000年3月31日利安←→柴灣(東)利安,新港城,恆安,亞公角街,沙田第一城,大老山隧道,觀塘繞道,東隧,東區走廊,英皇道,英皇道,筲箕灣道,柴灣道



當然要闡述東隧巴士線起與落,實在言之過早,蓋因東隧通車至今連廿年都未到,很難說有何變化。通常客量特多者,數以來往中環之路線為首,如601、603、681、690、691等等,每逢繁忙時間,都例必頂閘。這主要還是基於中環、灣仔是商業中心區,其巴士線客量,是來往住宅區間之巴士線,所不能比擬。舉例694,非繁忙時間客量,曾試過只有單位數字,尤以地鐵將軍澳線通車後為甚。

601是最先開辦之東隧巴士線,來往觀塘至灣仔、銅鑼灣,因來往港島心臟地帶,一直客量特高。自開辦以來,601路線變化均不大,改由新巴接手後,也如是。(圖片由[Boris Image Bank]提供)

619乃由紅隧線119演變而來,早於1988年5月30日已開辦,至1995年改經東隧;於1998年,改由城巴接手,變成城巴連接觀塘至中環之路線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641原來是行走紅隧之141,1988年2月2日開辦,總站在觀塘裕民坊,途經啟德隧道、漆咸道北、紅隧、堅拿道天橋、軒尼詩道;至1993年才改為641,取道觀塘道、東隧、東區走廊、告士打道往返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690是於1990年8月13日開辦,連接將軍澳過海至中環。原本是中巴、九巴聯營,於1998年,中巴位置由城巴取代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於1995年開辦之681,是提供特快服務來往馬鞍山至中環,取道告士打道。原本馬鞍山有一條中巴過海線680,但取道英皇道、軒尼詩道,路線緩慢;於是681開辦首幾年,已搶走680相當客量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作於2006年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