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3日 星期一

中九龍幹線上班線

當中九龍幹線通車,從駕車角度說,來往觀塘、九龍灣,無疑以中九龍幹線最方便——由九龍灣進入幹線,一直走,為西隧九龍出入口也。可是對於巴士線卻有一缺點:黃大仙、新蒲崗一段乃不會途經也。而據過往經驗,新界西到東九龍僅到觀塘,客量反而不多:到黃大仙接駁其他線入西貢,需求反而大一些也。

由此看來向那些繁忙時間路線下手應會更佳——沿西九龍快速公路入中九龍幹線,經九龍灣、觀塘,即可也。路線依舊只走繁忙時間,蓋因支線性質:主體線則續走呈祥道、龍翔道,且維持每天全日服務也。

1)40P改造:變成(麗城花園←→油塘),經青山公路、大涌道、沙咀道、聯仁街、馬頭壩道、德士古道、迴旋處、荃灣路、西九龍快速、中九龍幹線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、勵業街、觀塘道、鯉魚門道。

此走法大抵是走整個荃灣,然不經葵涌:好處是特快也。而且原則上編號「40P」,最好是走法別離主線40太遠:石圍角、石梨貝一邊理應「38P」也。

2)38P改造:為填補40P改造後遺下之空白,乃改造38P作填補,為(石圍角←→觀塘碼頭),經二陂圳路、三棟屋路、和宜合道、青山公路、呈祥道、龍翔道、觀塘道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。

按38、38P理應專門針對北葵涌——亦即石圍角、梨木樹、石梨貝也;倘葵盛、葵涌村則另找其他路線服務:舉例40A也。與此同時考慮到青山公路葵涌段未能直接連接西九龍快速,38P乃續用呈祥道、龍翔道也。

3)40A、40B改造:先把40A延長至葵盛東,成(葵盛東←→平田),經葵盛圍、大窩口道、禾塘咀街、禾葵里、葵涌道、昌榮路迴旋處、葵涌道(回程葵涌道、青山公路、健全街、大窩口道)、西九龍快速、中九龍幹線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、勵業街、觀塘道、鯉魚門道、啟田道;40B則搬總站至葵盛西,並改走盛福街、葵福路入荔景山路:餘段則呈祥道、龍翔道、觀塘道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、勵業街、觀塘道、鯉魚門道、啟田道。

4)開辦42P(長亨←→觀塘碼頭):青衣一段按42C走,後走青衣北橋、荃灣路、西九龍快速、中九龍幹線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。

38P、40A、40P等路線圖:大抵除38P因道路網限制取道呈祥道、龍翔道,主要用中九龍幹線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
5)屯門路線大重整:先把所有相關路線一律編號為62系,然後以62X為核心,來一堆62A(寶田←→觀塘碼頭)、62B(屯門碼頭←→觀塘碼頭)、62C(兆康←→觀塘碼頭)、62D(屯門市中心←→觀塘碼頭)。62A走鳴琴路、田景路、青田路、震寰路、石排頭路、鳴琴路、青雲路、皇珠路、屯門公路、汀九橋、青葵公路、西九龍快速公路、中九龍幹線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;62B走龍門路、湖翠路、湖景路、海皇路、皇珠路、屯門公路、汀九橋、青葵公路、西九龍快速公路、中九龍幹線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;62C走青山公路新墟段、屯興路、屯門公路、汀九橋、青葵公路、西九龍快速公路、中九龍幹線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;62D則走屯興路、青山公路置樂段、青山公路青山灣段、小欖交匯處、屯門公路、汀九橋、青葵公路、西九龍快速公路、中九龍幹線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。

把這些繁忙時間一律收編為62系是旨在使路線更見系統:62系代表往返屯門至觀塘。而因只走繁忙時間,四線服務範圍乃仿效58M、59M、67M等M線走法;觀塘一段則亦專走九龍灣、觀塘工業區內街也。

6)268P改稱250P:之前提過268C理應改編為250系代表來往元朗至觀塘,故乃順道改名,九龍一段改走西九龍快速公路、中九龍幹線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;並同時縮短至元朗西也。

另一方面為求方便,亦順道重整新界東一邊路線網──同樣不需走全日,只走繁忙時間即夠:

1)74B(富蝶←→觀塘碼頭):概言之是延長74B至富蝶,經頌雅路、大埔中心、寶鄉橋、廣福道、吐露港公路、大老山公路、大老山隧道、觀塘道(回程觀塘道、龍翔道、大老山隧道)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。

2)改造80P為(秦石←→觀塘碼頭):走大涌橋路、沙角街、沙田圍路、大老山隧道、觀塘道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。換言之雷同於80X也。

按作如是辦是基於自從有屯馬線以後,原則上已毋須80P輔助80,故乃為80P轉型:當是取代80X 之服務也。

3)改造89B為(禾輋←→觀塘碼頭):並只走繁忙時間,取道源禾路、沙燕橋、大涌橋路、小瀝源路、銀城街、沙田圍路、廣源村、大老山隧道、觀塘道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。

原則上89B大致已沒實際價值,然倘要保留,把之改造成繁忙時間路線,專針對第一城一邊到九龍灣、觀塘工業區,實未嘗不可也。

4) X89D改稱84P:89D理應改稱84X,因之X89D則改曰84P,並把總站定於烏溪沙站即可。

倘新界東,沙田一條大可靠造89B:大體按89X走;而80P則是單純針對沙角一邊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
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

屯門過海線修整

屯門過海路線在筆者看來,可有個更系統化安排:倘九巴,960、961最好來個分工,前者中環、灣仔,後者則銅鑼灣;而城巴則可多考慮接駁B3系列,前往深圳灣口岸。這是基於路線自身環境和特點,而度身訂造:像城巴,既然於屯門專門負責來往深圳灣口岸過境,則其過海線,理應設相關轉乘也;九巴則本來就有很多屯門至市區巴士線,則960、961分工,乃有便於制定轉乘安排也。

1)960不變:旨在針對中環、灣仔一段。

2)961大改造:先縮短至屯門站——不再入山景一邊,港島一段則延至北角碼頭,改經干諾道西、干諾道中、告士打道、高士威道、英皇道(回程英皇道、興發街、維園道、告士打道、干諾道中、干諾道西)。這是考慮到由西隧走銅鑼灣、北角,理應走較快路段也。

按961之走線多少有與960重複之意味:從客量說,一直不如960也。另一方面961屯門一段路集中在市中心、友愛一帶會較佳:工廠區、山景一邊,對961幫補不大也。

3)952縮短至會展站:餘段則不變也。

4)962系改革:先962路線大改造,改經龍門路、湖翠路、湖景路、海皇路、海榮路、屯門鄉事會路、屯門市中心、屯興路、屯門公路(回程屯門公路、屯門市中心、屯門鄉事會路),餘段不變;962X改經龍門路、湖翠路、湖景路、海皇路、皇珠路、屯門公路;而962A則改為屯門市中心開出,經屯門鄉事會路、海珠路、皇珠路、屯門公路,餘段不變也。

以962系之情況是:毋須途經置樂花園一帶。這是因為本身置樂已有952系:哪怕用小欖交匯處進出高速,不會太緩慢也。而倘962直入屯門市中心,才能真正接駁B3X——B3系中唯一每天全日服務者也。

而按筆者之作法是讓平日早上繁忙時間,由962X、962A提供服務;餘下時段包括假日全日,962提供服務也。962A是旨在填補961延至北角後,往返中環角色之空白;而置樂一邊則靠952系已可也。

5)955加經青山公路新墟段:沿屯興路出入屯門公路。此線暫時尚可只走繁忙時間:用來接駁B3,尚有962系也。

屯門過海線新走線圖:其中有960、961分家,前者到中環、灣仔,後者則銅鑼灣、北角;另962則改為用屯興路出入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


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

馬鞍山線編排商榷

於成文之時忽見有87C之開辦:走線類似87D,然為後者特快版:大體是走馬鞍山路、大老山公路、沙瀝公路、獅隧公路、獅隧也。問題是開辦此特快線之同時,留著87D是為什麼?何不直接改87D走高速?另初步87C服務時間亦很有限:以馬鞍山之情形,又走油尖旺,特快版倘每天全日服務,亦非不合效益也。

依筆者看該乾脆只靠87C一條線,每天全日服務:同時不要87D也。而87C 亦不該有個「C」:單純曰「87」,又或「87X」,尤其後者,代表特快全走高速也。另外根本老早就該有此特快版路線:最遲屯馬線全線貫通時,改動就要落實也。

說起來倘回顧馬鞍山巴士線演義,不難發現在路線編排上,是有商榷之處:比如最低限度,一部分使用馬鞍山路、大老山公路往返,而少部分則亞公角街也。而哪些用前者,哪些後者?舉例40X、87D、89D於馬鞍山覆蓋面較實在,使用馬鞍山路、大老山公路較佳;反之43X、81C、89C較適合針對亞公角街一帶,蓋因其在馬鞍山僅針對馬鞍山西邊也。

另一方面馬鞍山巴士線既是到馬鞍山,理應盡量走高速以節省行車時間:比如倘入獅隧,理應取道馬鞍山路、大老山公路、沙瀝公路、獅隧公路、獅隧;倘大老山隧道,則是該走馬鞍山路、大老山公路、大老山隧道也。甚至只到沙田市中心亦是:例如可走馬鞍山路、大老山公路、澤祥街、大埔公路沙田段,最後到沙田站也。

此間一個重要因由是亞公角街沿線依舊人口有限,屋苑又缺乏:頂多有醫院在也。哪怕止至目前,依舊如是:山邊地方,平地空間有限也。於可見將來亞公角街一帶需求,不會有何突破也。

以前馬鞍山落成屋村、屋苑不多,途經沙田或無可厚非:可是早於1990年代末起,人口已具一定規模,且能獨立去看也。改用特快路經走老早就該推行——最遲2000年左右也。推行之時頂多保留85K:以85K往返馬鞍山至沙田,該不會很緩慢也。

而除走法,編號亦是有討論空間:比如87D、89D不該作如是叫,而是另找編號,分別代表馬鞍山至油尖旺、馬鞍山至觀塘也。而找哪些編號?舉例84——提議代表馬鞍山至觀塘:如此則89D可改曰84,89C則為84A也。所涉號碼毋須太多:那些屬於85、86系者,因重要性整體較遜,毋須更換號碼也。

而倘擺在現今,則89D依舊可改曰84——89C則84A也。當然亦可曰「84X」——於走大老山公路、大老山隧道也。至於87D、81C之類則乾脆改曰87、87A——馬鞍山至油尖旺,以87為代表也。當然改編號時亦應順道改道——如走沙瀝公路者也。

按過去九巴之想法大概是視馬鞍山為沙田新市鎮一部分:然原則上馬鞚該獨立去看待,就像青衣般,與荃灣、葵涌區分開也。青衣巴士線編號有41、42、43、44作代表——倘馬鞍山,則84、87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