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常指中巴之服務,較諸新巴更合符乘客要求。那城巴又如何?其實城巴都是看菜吃飯,即是說哪些路線客多,才會下足工本。看城巴一些路線,低客量路線與高客量者,班次是有很大差距。比如城巴有一條賠本線76,班次最疏曾達30分鐘一班;反而一些客量高的,如681,則可2分鐘一班車。無疑如此經營,是從成本角度出發。城巴的李日新相信是在中巴工作時,從顏成坤身上學習不少,因此在搞城巴時,也清楚控制成本之重要。沒理由盲目地加班加車,因為客少往往是地理因素所致。
從城巴發展史看,也當可看出城巴當年,並非一開始走高檔路線。1979年城巴創立,其時僅有一部雙層巴士,而且還是二手車型。之後幾年買巴士,城巴都差不多都是買二手車,例如DMS巴士。一直到發展到一定規模,有一定盈利,才開始買入全新車型,也即是利蘭奧林比安空調版巴士。此後中巴路線被削後城巴發展如何,不用多言。
從長線之眼光看,城巴之積極主要是為擴充規模。世界大部分公司,成立不久時也是常搞這搞那來增加生意。待發展到一個規模後,就不再是積不積極的問題,而是如何保持現在的地位。現在城巴從規模上並不及中巴,因為中巴最高峰時有逾千部巴士,多現在城巴差不多一半。但最起碼的是,香港島最賺錢的路線,都在城巴手中,而新巴則十條路線六條虧本。即是說只要能保持自己,城巴實已沒太大煩惱。
城巴起家並非積極那麼簡單,而是城巴懂得看菜吃飯,量力而為。任何成功的公司,也是如此。
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
城巴經營之本質
筆者常強調服務水平與收費是成正比,巴士票價要低廉,服務水平就必須要降低。倘個個乘客都要求服務優質,那麼多出來之成本,總有人要埋單。即是說,乘客諸多要求,是自找苦吃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