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方面某些路線亦是需要來些改動:整體而言,不算太大工程也。
1)K12延至太和:屆時一邊接駁大埔墟站,另一邊則太和站也。
2)K17延至富亨:由頌雅路直走南運路落大埔墟站也。這是旨在取代九巴71A之角色:同時大埔墟站至那打素醫院,亦有免費接駁至東鐵也。
3)K18延至富善:經南運路、廣福村、南運路入大埔墟站,反之亦然。由於富善、廣福皆已有相當村齡,乃把兩者接駁東鐵服務,二合為一也。
4)K14改為(大埔墟站←→大埔工業村):經南運路、汀角路、大貴街往返也。
由於大埔中心本已有K12接駁,K14乃改為到大埔工業村,以填補接駁東鐵服務之空白;而與此同時新K14是雙向形式運作:大埔工業村總站該有站位空間也。
5)開辦K15(大埔墟站←→鹿頸):經南運路、汀角路、新娘潭路。
按設計出此路線是基於欲炮製出一條東鐵接駁線,往返船灣淡水湖一邊——算是郊遊線也。當然這會與九巴75K和綠色小巴線重疊:所不同者是K15要深入新娘潭以至鹿頸——接駁至大埔也。而新娘潭路以其路況,以單層行走較宜也。
![]() |
K12、K14、K17、K18新走法圖:概言之就是擴大些許版圖,比如把K14改造,變成往返大埔工業村至大埔墟站;K17延至富亨,K18填補富善一邊之真空;至於K12則順道延至太和,當是兩邊接駁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