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個人認為53根本縮短至屯門公路轉車站即可,毋須再出荃灣;另闢新線以取代63X;68A大可換個新裝只到洪水橋,不入元朗,並找68M延長至洪水橋,填補屏山一段空檔;而276亦理應改到洪水橋,當是提供洪水橋至上水之服務;連B1亦可改為到洪水橋,不再入天水圍也。
城巴、嶼巴在此不見有多少空間:倘難以安排新線予她們,沒辦法也。
1)53變成(元朗東←→屯門公路轉車站):除不再經青龍頭、深井出荃灣,路線大致不變也。
2)取消63X:改開53X (洪水橋←→維港灣),經青山公路藍地段、屯門公路、荃灣路、長沙灣道、欽州街、荔枝角道、上海街、亞皆老街(回程亞皆老街、新填地街、旺角道、彌敦道、荔枝角道、黃竹街、長沙灣道)。
以一條53X去取代63X是基於屯門、元朗一帶出九龍,正常是會有路線經長沙灣、深水步到旺角。63X正是不是提供此等服務,何況以63X走線,顯得實用不足也。
3)68A改為53M (洪水橋←→青衣站):走線除不入元朗,大致不變也。同時找68M延長至洪水橋:直走青山公路屏山段到元朗大馬路,捨此亦不變也。
或問倘延長68M入洪水橋,不怕影響元朗市一邊?個人看法是自西鐵線通車以來,68M基本連坐滿人亦鮮見,遑論頂閘。何況延長後,頂多多一些屏山客源,然數目卻有限,洪水橋又有53M。換言之,其整體影響可以不提也。
4)68X不變:然268X可縮至元朗市——大概西鐵朗屏站。這是為方便延長68M騰出站位,而所作之安排。況且洪水橋、屏山沿線之客源對於268X,可有可無也。
5)276改到洪水橋:按改去洪水橋時,276理應由洪水橋直走青山公路,一直到元朗大馬路,以避免繞大彎也。與此同時276P大可改回為繁忙時間路線:總站在元朗西,當是輔助276也。
6)B1改到洪水橋:一樣由洪水橋直走青山公路,一直到元朗大馬路,不入天水圍。而天水圍則分拆出B1X:走朗天路、元朗公路、新田公路往返也。
7)E36、A36改道:改走青山公路屏山至藍地一段,藉此兼顧洪水橋之客源也。
在筆者看來洪水橋理應多設一個巴士總站:儘管路線不多,當洪水橋發展起來,沒足夠總站空間予巴士、小巴,說不過去也。然至於設於哪裡,則有斟酌空間也。
當53縮短至屯門公路轉車站後,乃設53系代表洪水橋:如以53M取代68A,往返洪水橋至荃灣;另68M亦延至洪水橋,以覆蓋屏山一段也。(擷取自Google地圖,經網主加工)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