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城巴40週年,似乎城巴認為值得慶賀,故動作倒不少。當然一家機構能生存幾十年,不能說不難得,重要是看過去日子,成就有多大也。
那如何看?一言以蔽之,能壯大起來,自身作為是其次,主因是城巴所服務者,港島也。
簡單講城巴本身那一套,定位高檔,非普羅大眾那種。而高檔服務只有在針對高級住宅區,或中環那種商業區,才有意思——付得起錢者,不難尋。工廠區如荃灣、觀塘者,則不行矣,蓋工廠區上班者,經濟條件較差,高檔服務對他們,不實際也。
哪怕在中巴時代,中巴儘管用丹拿珍寶,其車身之質量,竟遠勝九巴也:九巴珍寶幾乎全數甩皮甩骨,如何修也沒用。幸好工廠區工人沒多大要求,才沒相干也。
然倘城巴當年主力針對九龍、新界,失敗下場,當可期也——非高級地區也;而以香港情形,高級地段通常位處港島,諸如半山、赤柱、淺水灣,或太古城、杏花村這些。而港島正是城巴主力針對之市場,故能突圍也。
挑選港島作重心究其實,是必然之結果:城巴本身是中巴人所組成,熟悉中巴,而做生意,理應是不熟不做,尤其是倘知道港島居民究竟有何要求,更有利也。
這些條件新巴或其他,皆不具備,故城巴成功之道,複製不了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