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於新界路線使用中九龍幹線,一樣是不太好:像38、40、42C、62X之類,會少走黃大仙一段,而此段,起碼可接駁到西貢也。新界東則更無稽,繞路也:舉例74X、80X、89X,續走大老山隧道,才實際也。
之前筆者提出開辦城巴733(豪景花園←→藍田北),該是惟一例外:城巴線毋須於黃大仙設轉乘,相應沒包袱也。
另外機場線亦可考慮:舉例E22A大概可改稱E29,過青葵公路後,改走西九龍快速公路、中九龍幹線、觀塘繞道、將軍澳隧道往返。而E22X則改曰E26,過青葵公路後,改走西九龍快速公路、中九龍幹線、啟祥道、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天橋、偉業街(回程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)、勵業街、觀塘道、鯉魚門道。與此同時E22、E23亦作出改動:E22縮短,改以慈雲山南作總站,經蒲崗村道、斧山道、彩虹道入龍翔道;E23則搬總站至啟德新區,改經承啟道、土瓜灣道往返。
按E22X改稱E26後,應是每天全日服務,因之從E22、E23抽一部分車用。
A線方面則改造A26:總站設於安達村,改經安秀路、新清水灣道、利安道、順安道、秀茂坪道、秀明道、連德道、碧雲道、高超道、鯉魚門道、觀塘道、勵業街、偉業街、常怡道、宏照道(回程宏照道、常悅道、宏光道、啟福道天橋、偉業街)、啟祥道、中九龍幹線,入西九龍快速公路往機場;A22取消;A23則改以慈雲山南作總站,經蒲崗村道、斧山道、彩虹道、太子道東、馬頭涌道、馬頭圍道、漆咸道北、加士居道、佐敦道入機場。
除此以外亦來最少一條過海線:舉例港島南區出東九龍,藉中九龍幹線入西隧,再沿薄扶林道往返,不失為好辦法。如此則安排671改造:改曰949(鴨利洲村←→觀塘裕民坊),經鴨利洲橋道、鴨利洲大橋、香港仔海旁道、石排灣道、薄扶林道、西隧、中九龍幹線,入九龍灣到觀塘。
改成949是出於原來671沿途較擠塞,如香港仔隧道;而經銅鑼灣、北角入東隧亦嫌緩慢。取道薄扶林道、西隧一樣繞路,至少沒擠塞問題也。而改道時,保留107續用紅隧:當是過海另外選擇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